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昆明日報資訊:
 |
技術員在測試水溫
 研發新錦鯉品種 |
今年,產自昆明市盤龍區的2000萬尾觀賞魚苗“游進”了尋常百姓家,推廣養殖面積超過1000畝,帶動了300多農戶,戶均增收8000多元,預計產值近3000萬元。
“養觀賞魚,一年就凈掙2萬元!”宜良縣北羊街的農民夠小強養觀賞魚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不僅宜良、呈貢、東川、嵩明、安寧和西山等縣區農戶紛紛加盟,還輻射到了玉溪、保山等州市。以盤龍區為主體的昆明觀賞魚養殖業不斷繁榮,逐漸成為昆滇農民增收致富的“捷徑”,也形成了新的養殖、貿易格局。
訂單養魚不愁賣
“以前,養錦鯉和金魚對我們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為沒有錢、沒有技術也沒有銷路。”在養殖觀賞魚之前,夠小強就靠給飯店當廚師養家糊口,月收入約1000元。在得知盤龍區有個養殖錦鯉和金魚的項目后,他再也坐不住了,因為示范基地不僅會給農戶提供現成的魚苗和技術輔導,還免費供給飼料,養成后所有的魚都將一并“買回”。“這種在家幫人養魚,不用花錢還倒賺錢的事當然要干了。”下定決心的他毅然放棄了當廚師的工作,在自家地里建了2個魚塘,開始了養魚之路,而且一養就是4年。不用當廚師那樣辛苦就能掙更多的錢,夠小強很有信心地說:“2個魚塘1年少說也能掙2萬元,而且是固定收入,再增加魚塘還能賺更多。”
據了解,養一池觀賞魚,3—4個月就能出塘上市,養殖戶每年可以養1—2次,每畝平均產值在8000至2萬元。夠小強一家只是一個縮影,同樣的經歷讓養殖戶徐艷、徐偉紅和趙義都深有感受,他們每年養殖的利潤都遠超1萬元,與養殖食用魚每畝利潤1200元相比增加到2800元以上。
不僅如此,在觀賞魚示范園里,還有來自周邊村子的農民,他們是園區專門聘請的工人,主要負責給各種錦鯉、金魚進行消毒。“我們以前都是在家閑著,什么事情都沒干。現在到示范園區打工,包吃包住一個月還能掙800元。”秧田壩村的趙能從以前的無業游民變成了一名觀賞魚示范園區的工人,有了一份正當的職業。而園區工人們說,每年都會有近20名年輕人到園區工作,解決了附近農民的就業問題。
一尾大錦鯉價值一棟別墅
走進云錦觀賞魚示范園區,在一個個露天的水池里,色彩繽紛的錦鯉和金魚悠閑地悠著。“黃金、秋翠、三色這些是中等,而這一塘紅白、大正、昭和是高等的,挑選率達到了萬分之三。”工作人員介紹,一池池的觀賞魚都是從農戶家中收回的,按照顏色、品相和形態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在一個精養池里,9條大正和紅白錦鯉被特殊照顧著,鮮艷的色澤和優雅的“線條”,表明了他們高貴的“身份”。“這里一般的大正錦鯉每條都值8萬多,全省現在只有180條,而長到1米的時候每條就能賣到100萬,買棟豪華別墅也不成問題。”昆明云錦觀賞魚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雄說,這些魚已經有4歲了,都是從農戶家中回收的。示范園區培育的小魚苗送到農戶家以后,示范園區將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以保證養出品質更好的魚。收回后的成魚將在2天內經過分級流水線分成ABC三個級別,然后進行一周的檢疫,在實驗室里對有寄生蟲、細菌的魚進行科學治療。
據了解,目前觀賞魚養殖已經成為盤龍區的一個科技項目,為加大科技研發,示范園區投資60萬建立了昆明首個專項實驗室,負責對觀賞魚的雌核發育育種技術和病毒、免疫防治技術應用進行科研。如今,在高科技設備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室的技術開發,科研人員將錦鯉中的黃金和秋翠兩個品種進行提純、復壯,成功培育成了“紅龍金”錦鯉,成功開發了云南的第一個錦鯉品種。一般的“紅龍金”每尾成魚價格在2500元左右,今后這一品種也將受到農戶“青睞”。
養殖面積年增150畝
“目前,云南觀賞魚年銷售額約4500萬元,而生產供應只占市場的20%,大量還靠引進。對于昆明乃至云南來說,觀賞魚產業尚屬朝陽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昆明云錦觀賞魚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楊雄一語中的。經過云錦“公司+科研+基地+農戶+市場”的模式推廣,近3年來,昆明的觀賞魚業發展速度加快,并在各縣(市)區得到了延伸,呈現出產銷兩旺的局面。農民養殖觀賞魚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昆明城郊及縣區養殖面積以每年150多畝的速度增加,眾多農戶成為養殖戶,其中,宜良縣約有105戶養殖戶,養殖面積共210畝;晉寧50戶,養殖面積共165畝;嵩明約30戶,養殖面積共87畝;安寧約20戶,養殖面積共65畝。
如今,盤龍已將云錦命名為區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和文化產業的重點項目,并給予年120萬立項扶持。這個觀賞魚科技示范園的總部落定盤龍,在龍泉街道辦事處金殿源清水庫秧田壩村扎下了根,并以此為主體向各縣市區“蔓延”開來,一條從民間開始的觀賞魚產業正逐漸拓展、壯大。
據觀賞魚示范園區相關負責人透露,通過以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昆明將以科技創新,加快研發、服務、推廣體系建設,以盤龍區昆明云錦觀賞魚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為主體,建立云南觀賞魚進出口貿易加工和觀賞魚文化展示基地20畝,同時建設觀賞魚良種繁育科研基地30畝,進行觀賞魚種質研究和品種雜交改良。力爭將云南觀賞魚養殖面積示范推廣到2000畝,帶動750戶農戶進行生產,讓更多的農戶實現增產增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