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南方農村報2005-7-29報道:總部設在倫敦的環境正義基金會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西方人特別喜歡吃大對蝦,無疑,對蝦養殖業很大地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然而對蝦養殖業卻嚴重損害了很多貧窮國家的環境。
據估計,全球養蝦業現在已擴大到600億美元的規模。目前,大多數國家尚大力發展高密度的高位池養蝦模式,正是由于這種養殖模式,使沿海生態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而政府的不作為或管理不當,又導致了養蝦失控和濫用抗生素等。環境正義基金會對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養蝦業能否持續性發展提出質疑。該會主席史蒂夫·特倫特說:“我們的報告清楚地列出了急功近利的養蝦業對環境造成的令人震驚的破壞!边@份報告指出,亞洲環境在很多方面遭受損害,例如海岸紅樹林大面積減少,威脅海岸地區居民的身體健康,抗生素、殺蟲劑和其他化學藥品破壞了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污染了環境,魚粉的巨大需求使野生魚類數量劇減。特倫特表示,海產行業和政府現在該是站出來制止這些惡劣行為的時候了,如果目前這種局面繼續發展下去,將給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紅樹林面積減少,食物鏈遭到破壞
多數養蝦場位于海岸地區,這里往往覆蓋著茂密的紅樹林。紅樹林擁有豐富和多樣性的生物資源,是海岸線上重要的生物系統,如同綠色長城,在促淤保灘、鞏固提岸、抵抗風浪襲擊方面,有著其他植物和設施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臺風襲擊時,堤外分布有紅樹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沖崩,經濟損失就小。紅樹林還是許多海洋生物,特別是魚、蝦、蟹、貝類繁殖的好場所,同時又為深水區活動的許多生物提供了支持。紅樹植物以凋落物的方式,通過食物鏈轉換,為海洋動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發育環境,因而人們把紅樹林區稱為天然的海洋農牧場。但是,由于養蝦業規模迅速擴大,紅樹林面積差不多減少了38%。同樣由于發展養蝦業,沿海的防護林也受到了大量的砍伐,許多地方的防護林名存實亡。養蝦業的發展會破壞其他動植物的海岸棲息地,包括鹽沼和淡水濕地。從海蝦養殖場里排出的有機廢物甚至會讓珊瑚礁和海草窒息死亡。
破壞生態,加快病菌產生耐藥性
蝦養殖場為了防病治病贏得最大利潤,大量使用抗生素、消毒劑、化肥、殺蟲劑和其他一些化學品,這對沿海的生態環境也具有極大的破壞力;瘜W肥料可為淡水和沿岸海水提供豐富的營養,使里面的水生植物生長茂盛,但會耗盡水里面的氧氣,而殺蟲劑會嚴重毒害水生動植物,進而讓水產食品里積累大量的毒素,破壞食物鏈。經營者大量使用抗生素,這會影響自然細菌的活動,而且會引起具有抵抗抗生素能力的病原體發展。美國微生物學協會1995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水產業中使用抗生素是導致人類中具有抵抗抗生素能力的細菌進化的潛在的主要原因。瑞士科學家近期在泰國進行了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養殖場中的蝦身上的細菌中有77%具有抵抗一種或數種抗生素的能力。
不要殺雞取卵,宜回歸傳統養殖
環境正義基金會的報告還指出,在西方國家中,對溫水蝦類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會讓水產業迅速得到發展,但也會致使環境加劇受到破壞。因為由于疾病以及水質變壞等原因,五六年后,甚至更久,那些水泥制造的池塘將不得不被拋棄。據泰國發展研究協會的一份報告稱,僅在泰國灣的上部,2000年就有4萬公頃養殖場被拋棄。環境正義基金會認為,不應該再發展高密度的養殖方式,而是代之以更能夠持續發展的養蝦方式。比如亞洲傳統的養殖方法,就是將數種水產類放在同一個自然水域養殖的混合養殖模式。比如,在菲律賓,魚、蝦以及貝殼類水產以一種被稱為“tumpangsari”的養殖方式在紅樹林中養殖。艾什說,還有一種方法可供選擇,那就是有機養殖,這種養殖方式迫使養殖場使用無毒的無機化合物,而不是化學殺蟲劑、肥料和抗生素等。
對于這些養殖蝦的發展中國家或貧困國家來說,尤其不公平的是,消費大量蝦的國家都是發達國家,而這些進口國會針對蝦類產品制定某些標準,這些標準卻是由養殖蝦的國家去執行的。環境正義基金會海洋研究員艾什建議消費者少吃蝦仁或者根本不吃蝦。除非你能夠保證這些蝦來自可持續性發展的養殖場,她說,消費者有責任讓那些沒有發展持續性的養殖方式被徹底根除。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