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湖州日報資訊: 鮮魚“游”到上海餐桌 鈔票“流”進農民錢包
——南潯“新雅”開辟兩條綠色通道
一個優秀企業產生的不僅是經濟效益,還有社會效益。
南潯新雅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就迅速成長為一家優秀企業。
南潯區農林發展局王培華副局長評價說,“新雅”最大的貢獻,一是構筑起了南潯農產品源源不斷進入上海高端市場的綠色通道,二是直接開通了農民增收的綠色通道。
連接上海的通道
南潯新雅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是南潯區接軌上海活動的產物:杏花樓集團所屬上海新雅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新雅半制成品菜肴近年銷量不斷上升,原料需求量也不斷增加,但是各種原料中水產魚類的數量和品質卻難以“兩全其美”,而南潯區有著豐富的淡水魚產品,全區有16萬畝標準淡水魚養殖基地,在2008年南潯區接軌上海活動中,“上海新雅”與湖州綠雅食品廠一拍即合,共同投資成立南潯“新雅”,以水產養殖、加工、肉類食品生產、銷售為經營主體。
上海市場大,南潯魚兒鮮。今年1月“新雅”正式投產,基地+工廠+公司的運營模式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起點連著南潯的魚塘,終點連著上海的餐桌。接軌上海的產物變成了連接上海的重要通道。這條綠色通道讓南潯眾多水產養殖戶感到驚喜,以前他們把一尾尾活蹦亂跳的鮮魚從魚塘捕撈上來后直接賣到附近的市場,根本不知道大部分魚被販賣到了什么地點。現在他們知道,自己精心飼養的魚運進了“新雅”之后被制成了半成品菜肴,全部進入上海的“新雅”專賣店和專柜進行銷售。
“新雅”投產5個多月來一直保持著產銷兩旺的好勢頭。公司副董事長都勤學告訴記者,現在“新雅”每天加工量為3噸,產品除了供應上海市場,還開始在長三角地區銷售。公司上月在湖州浙北超市開設了第一個營業專柜,每天營業額達到3000元左右,并計劃本月再開設4個銷售點,爭取今年湖州地區共開設10個銷售點。
水產養殖戶的“110”
有了“新雅”,南潯眾多水產養殖戶不再擔心魚賣不出去,也不再擔心賣不出好價錢。
公司現在舊館鎮建立了面積達200余畝的水產養殖基地,在雙林鎮、菱湖鎮和長興縣等地建了1000畝4大家魚養殖基地和300畝牛蛙養殖基地。依托基地,公司與當地農村合作社對接,先后發展近千戶養殖戶,引導、鼓勵養殖戶參加合作社,在農戶中開展訂單式養殖,并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由專業人員跟蹤服務。
“新雅”不僅收購數量多,而且收購價格高。“新雅”向養殖戶收購鮮魚的價格比市場收購價格每500克高0.5至0.8元,保證了養殖戶的經濟利益。
一名養殖戶近日給“新雅”送貨時,裝魚的汽車出了故障被迫停在半路。眼看著一車鮮活的魚慢慢沒了活力,養殖戶情急之中撥通了公司電話。公司聽說這一情況后,立即安排工作人員驅車前往,及時把魚運到公司,幫助養殖戶避免了損失。其實,這樣的事對“新雅”員工來說并不新鮮,因為養殖戶在送魚、養魚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只要撥打公司電話,公司都樂意伸出援手幫忙解決。副總經理宋偉利笑稱,常有養殖戶打電話來咨詢或求助,公司電話已經成養殖戶熟知的“110”了。目前,“新雅”正抓緊規劃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園區建成后將有效帶動更多農戶增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