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資訊:
瓊海已形成了瓜菜、水果、熱作、畜牧、海洋水產、糧食和鄉鎮企業七大農村支柱產業。
瓊海市大路鎮大路洋,道路四通八達,排灌渠道縱橫交錯。水利基礎設施的改善,使得田洋里的珍珠番石榴不但增產,還賣了好價錢。
江湖村是大路洋邊的一個村莊。今年,全村種植近300畝的珍珠番石榴,畝產量達6000斤以上,比去年每畝增產300斤以上,最高價每斤賣到1.8元,平均每戶每畝增收約500元。
“政府為我們解決了排灌問題和交通問題,農民肯定能增產增收了。”江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全仁對海南日報記者說。
加大投入
夯實農業農村基礎設施
過去,由于資金投入不足,瓊海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度滯后。生產基地的道路、排灌、防風和農產品加工、包裝、儲藏、運輸等設施簡陋,制約著當地經濟發展,影響了農民的增產增收。
瓊海市委書記祝春榮說,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又是他們難以解決的問題,那么,“市委市政府來給他們做。重視‘三農’工作,我認為這才是最關鍵的。”
從2006年開始,瓊海市政府投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越來越大。比如水利基礎設施建設,2007年市財政投入600萬元,2008年增至1300萬元,今年則投入1600萬元。而農村通暢工程2007年市財政套配500萬元,2008年配套1500萬元,今年則配套4000萬元。
據統計,去年全市水利和農田基本建設總投入1.45億元,其中市財政配套3905萬元,是歷年來投入最多的一年。
市農業局負責人告訴海南日報記者,基礎設施完善后,促使農業增產增收。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891元,增長19.7%。
今年,瓊海繼續加大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預算安排投向農村資金1.9億元,占預算支出的18%。全年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將投資1.39億元。2009年,計劃建設文明生態村100個。
調整優化
特色產業不斷做大做強
近年來,瓊海市結合創建全國無公害瓜菜生產示范基地、全國胡椒標準化示范區、全國冬瓜標準化示范區和實施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范區建設等,制訂和實施了有關標準化體系,建立健全動物疫病監控體系,以及落實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措施,推動全市無公害農業和標準化農業的有效開展。全市已經建立無公害瓜菜生產示范基地10萬畝,實施胡椒標準化示范區面積9萬多畝,實施冬瓜標準化示范面積1.05萬畝,家畜免疫掛標率和家禽免疫率達到100%。去年全市瓜果菜質量安全合格率達到98.7%。
如今,瓊海已形成了瓜菜、水果、熱作、畜牧、海洋水產、糧食和鄉鎮企業七大農村支柱產業及冬季瓜菜、名優水果、橡膠、胡椒、檳榔、椰子、商品糧、肉雞、生豬、水產品等十大農產品商品生產基地,初步呈現出農林牧漁協調發展,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格局。
2008年,瓊海市特色農業享有“四大之最”之美譽:橡膠種植面積27萬畝,總產(干膠)1.67萬噸,成為全省最大的民營橡膠生產市;胡椒種植面積10萬畝,總產(干果)1.1萬噸,是全省最大的胡椒生產市;檳榔種植面積15.4萬畝,總產(干果)1.8萬噸,是全省最大的檳榔生產、加工基地;出欄肉雞1531萬只,是全省最大的肉雞交易集散地。
打造品牌
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嘉積鴨、溫泉鵝名聲在外,可是形不成產業;瓊海胡椒、青皮冬瓜雖成為產業,名聲卻不夠響。為此,瓊海市今年全面啟動農產品品牌戰略。在繼續做好嘉積鴨、溫泉鵝、瓊海胡椒、青皮冬瓜的品牌打造基礎上,市農業部門還組織一批口碑佳、品質好、市場競爭力強的農產品進行產品認證,申請商標注冊,大力打造“萬泉河”系列品牌。
瓊海市農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瓊海要重點抓好大甲豬、博鰲圓椒等產品認證和商品注冊,將認真組織參加冬交會等農產品推介會,加大特色優質農產品的對外宣傳力度,打造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