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資訊: 廣東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偏南的西江、北江下游出海處,海岸線長26公里,海域面積176平方公里,淺海灘涂16萬多畝,內河水域面積20多萬畝,發展江河網箱養殖得天獨厚,少與倫比。
板芙鎮養殖大戶陳桂榮獨具市場慧眼,瞄準江河水域資源,因水制宜,近年投入30多萬元,在西江磨刀門水道創建了網箱養殖基地,設置網箱100個,獨樹一幟,首開中山江河網箱養魚之先河。該基地網箱魚高產豐利增收,去年總產量約450噸,總產值超700萬元,純利潤超100萬元,收獲豐厚,成為江河網箱養魚炙手可熱的領軍人。
質優價高:日銷量2000公斤
春節臨近,筆者來到板芙鎮四聯村創綠無公害網箱基地,只見一片忙碌,養殖大戶陳桂榮正指揮著養殖人員將剛收購來的鳙魚、鯇魚從運輸魚車上卸下,用魚桶一桶桶抬到江邊,倒進網箱,魚兒得水,在清澈的江水中遨游。
走在漂浮于江上的田字形的網箱上,看著一桶桶的鮮活塘魚倒進一個個網箱,鯇魚條條2公斤,鳙魚大的5公斤,羅非魚2公斤,全都是商品魚,還用養大它們嗎?筆者疑惑不解,經陳桂榮一番詳盡解釋后,筆者才茅塞頓開,恍然大悟。原來陳桂榮網箱養魚不同于傳統的池塘養殖:它不是由苗種養大至商品魚,也不是將商品魚繼續養成大規格魚,而是將商品魚在江水里養它3個月,期間不投喂飼料。不是把魚養大,而是把它養瘦,3個月下來商品魚“瘦身”約25%,而品質得到提升——肉質結實、爽滑、無腥味、無泥味、無藥殘,達到無公害及綠色食品質量要求。
高產豐利:年純利潤100萬元
網箱養魚是一種大水域集約化養殖方式,它不占地,不存在農、工、漁用地矛盾。與池塘養魚相比較,網箱養魚一年四季,機動靈活,活魚可根據市道行情,分批擇機上市,不像池塘養魚,有季節性集中上市,導致魚多貨賤旺季爛市的問題。江上的一個個網箱就像一個個“魚倉”,便于儲存成魚,據市場行情,購銷魚貨,低進高出,最終賣得好價錢。與池塘養魚比較,網箱養魚還具有三方面的優勢:一是網箱養魚成活率高,進箱的都是商品魚,沒什么病害,除了遇上洪澇、凍災,一般不會死魚,成活率達100%;二是成本低,它不需在飼料、地租、水電、漁藥上進行投入,只需對網箱進行初次投入,建一個網箱費用3000多元,每月人工支出約1000元/人;三是網箱容量大,每個網箱一批可以放養商品魚約1500公斤,1年可養4批魚, 按“瘦身”25%計,1個網箱1年網箱魚的產量約4.5噸,100個網箱總產量約450噸,可解決約600畝“四大家魚”池塘成魚 的銷量。
談到網箱魚經濟效益問題,陳桂榮說:“鳙魚、鯇魚、羅非魚每公斤售價為18元至20元,比商品魚進貨價高了4元至6元。”據粗略匡算,1公斤網箱魚可賺2元左右,其中羅非魚購進時每公斤約6元,“瘦身”3個月后竟賣到20元,利潤空間更大。他的100個網箱,總產值超700萬元,扣除網箱初次投入3000元/個、人工1000元/人/月、購商品魚等成本費用,純利潤超100萬元,1個小小的網箱一年可為陳桂榮進帳1萬元!他的網箱養殖基地創建4年多來,財源如西江之水滾滾來。說到這里,陳桂榮樂從心來,喜上眉梢。
“談經論道”:網箱養魚關鍵在于“四要”
陳桂榮網箱養魚成功的消息不脛而走,吸引著鎮內外不少養殖戶前來“取經問道”,問到養殖技術問題,陳桂榮和盤托出,悉數告知。說得頭頭是道,有板有眼,如數家珍,一點也不像剛涉足網箱養魚不久的“門外漢”。他說網箱養魚技術關鍵在于 “四要”:
養殖條件要適宜。網箱基地應設置在通風向陽,附近無陸源污染源,水質清新的江河邊,一流的活水才能養出品質上乘的網箱魚。網箱區水深達6米,溶解氧豐富,設點水域要開闊,不易受到洪水沖擊。去年5、6、7月份的洪水,急流沖起網箱,傷及魚身,他損失了50多噸魚。此其一。網箱設置要合理。網箱由聚乙烯材料編結而成,規格為6米¡4米×3米,蓋網為2米¡2米,網目1.5厘米¡1.5厘米,最好用雙層網箱作“雙重保險”,防止洪水挾帶雜物弄破網箱而跑魚。框架用三角鐵焊接而成,上綱直接結扎在框架的四周,浮子用塑料桶做成,以沙包作沉子,吊在網箱下面的4個網角,使網箱在水中充分展開成型。網箱浮動性4米左右,隨著水位的漲落,調節網箱水深到合適位置。網箱底距水底淤泥約4米,讓魚接觸不到淤泥,不帶泥味。網箱在商品魚放養前10天安裝下水,讓網衣先長上少許藻類,使網衣光滑起來,避免擦傷魚體。此其二。商品魚放養要科學。商品魚宜優,無病無傷,避免創傷,防止網目刮除魚體黏液;入箱前可進行體表消毒。此其三。日常管理要加強。每天堅持巡箱,檢查魚的長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10天左右洗刷網箱一次,清除附著藻類,避免網目堵塞,使水體充分交換,保持水質清新。定期查箱,以防老鼠咬破網箱,發現破損及時修補,以免逃魚,今年他的網箱被老鼠咬破,因發現不及逃了1噸多魚。此其四。
涉足網箱養魚之前,陳桂榮是板芙鎮建筑工程公司的老板,在建筑領域打拼了10多年,殷實了積蓄。“長袖善舞,多財善賈”,4年前他從建筑行業轉入風險與機會并存的水產業,還另辟蹊徑,傾注心血搞起業界少人問津的網箱養殖,走別人沒走的路。期間他甘苦備嘗,喜憂自知。令他最感安慰的是,歷經幾年不懈的摸索,他的心血沒白費,漸入網箱養魚佳境,一路凱歌,在水產領域收獲同樣精彩。
網箱魚市場前景樂觀,價格看漲,潛力巨大,發展空間廣闊,這更堅定了陳桂榮做大做強網箱養殖產業的信心。身為中山市漁業協會副會長和板芙鎮種養及流通協會會長的陳桂榮立意高擎網箱養魚大旗,傾力打造綠色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為拓展漁業發展新空間,帶動當地水產養殖戶增收致富,走出一條新路。面對著默默南流的西江水,年過50的陳桂榮仍壯心不已,向筆者說出了他的新打算:一是再斥資投建30個網箱,擴大養殖規模;二是立足市場需求,追求更高的效益,增加鯪魚、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等品種,務求品種多樣化,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言談間,笑意寫在他的臉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