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日報資訊:
7月是南美白對蝦的上市季節,老梁承包的蝦塘也開始了出蝦的準備。看看別人的蝦,和自己的蝦沒啥兩樣,來塘頭采購的也都是熟人,可老梁養的活蝦,卻只能賣出死蝦的價錢。講起這事,老梁就嘆氣,原因都在一條爛路上。
老梁是東鳳鎮東罟村的蝦農,他的蝦塘就在東罟村2隊一帶。他的十畝蝦塘,一年能出兩次蝦,一家人的致富都指望這蝦塘。可隊里經過蝦塘的路,卻讓老梁的希望打了折。這不僅是一條坑坑洼洼的沙石路,還是一條窄得只能過一輛小貨車的路,一噸以上的貨車進不來。而蝦,這種活蹦亂跳的東西,出塘后得立即放到有水、加氧的大貨車里。一噸以下的小貨車沒辦法裝,小貨車一般都是放置冰塊,裝不新鮮的蝦。
“活蝦能運到遠一些的城市,每斤價錢比起死蝦要高一元錢。”活蹦亂跳的鮮蝦只能賣出死蝦的價錢,老梁當然心痛。痛的何止老梁一個人,這附近兩三個生產大隊的群眾都感同身受。這是一條只有四尺寬的泥爛村道,解放后幾十年都幾乎沒變過樣,自行車、摩托車等都難行。前兩年,生產隊里的各家各戶湊錢想將道路擴寬,硬底化。可是,好不容易擴成四五米寬的石粉路后,資金就見底了。帶著我們來看現場的東罟村支部書記朱聯福說:“村里還要幫村民們參加養老保險,實在沒有什么余錢了。”于是,好不容易寬了點的村道又只能停了下來。前陣子的大雨,將眼前的這條路澆出了一個個小“水塘”。
村道,不僅影響生產,最重要的是對村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朱聯福說,前幾年,全村只有村委前面有一段水泥路,導致了整條村群眾出行不便,生產生活都受影響。經過鎮委、鎮政府和駐村的市環保局的幫扶,目前已為12公里的村道鋪上了水泥。今年市地方公路總站還就該村13隊、14隊、27隊、8隊的村道進行了路面改造或硬底化。在村委前面剛鋪好的一段水泥路邊,菜市場、小士多的客源也多了不少。一條村路真的不僅是“便民”這么簡單。
目前如2隊這樣仍然靠一條泥路出行的村民小組,卻還有近一半以上。朱聯福說,村里盤算了一下,大約還有11公里的道路和3座危橋需要進行改造。現在村民們都盼望著,政府能幫忙把余下一些村道改造好。
村民們的希望已引起市交通部門的重視,目前已派出地方公路總站的工作人員到現場勘查。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