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波是寧陽縣東疏鎮王樓集村人,高中畢業后在廈門當兵期間,他服務的首長是個養魚愛好者,本來就癡迷養魚的王同波,立即對觀賞魚養殖產生了濃厚興趣。觀賞魚好看但不好養,為了掌握過硬的養殖技術,他利用業余時間鉆研觀賞魚養殖方面的書籍,還經常與養魚愛好者切磋魚苗飼養、交配、繁殖等方面的技藝,并時常到廈門市觀賞魚繁殖場參觀學習。憑著執著和不懈努力,王同波終于掌握了觀賞魚養殖技術。這直接影響了王同波以后的人生。
2000年底,王同波退伍回到寧陽。在等待分配工作的日子里,他萌生了自己創業的想法。經過詳細的市場調研,結合自身優勢,他決定做觀賞魚生意。2001年春天,在寧陽縣華豐鎮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小門頭房里,王同波的觀賞魚生意開張了。觀賞魚在當地是個新鮮事物,它外形優美、通人性,很快引起了市場關注,再加上王同波做買賣誠懇,小店的生意越做越紅火。經過幾年的打拼,王同波用掘來的第一桶金,投資30萬元成立了佳藝花卉休閑水族館,把生意擴展到了寧陽縣城。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隨著對行業認識的日益深入,王同波認為觀賞魚市場的潛力較大。2008年初,王同波了解到家鄉王樓集村的水質屬于弱酸性軟水,很適合飼養熱帶魚類。隨即,他在村里承包了5畝地,投資400萬元建起了觀賞魚養殖場,場里設有專門飼養熱帶魚的2000平方米熱水恒溫養殖區、飼養金魚和錦鯉的1000平方米冷水養殖區和熱帶魚繁殖培育溫室、珍稀品種室。從此,王同波開始大展身手。2008年10月,王同波購進6萬尾魚苗,一尾魚養大后售價可達20多元,已經銷售的2萬尾魚苗給王同波帶來了40多萬元的毛收入。他自己繁育的地圖魚,圖案酷似地圖,生長周期又短,一上市就受到市場青睞,在天津、北京、廣東、西安等市場被炒至近百元。目前,他的養殖場已初具規模,擁有鸚鵡魚、日本龍魚、錦鯉、地圖魚等5個品種,年收入達80萬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伙都富心才甜。看著王同波養殖觀賞魚富了,不少村民也開始摩拳擦掌。在王同波的免費技術支持下,村民劉海泉投資80萬元把原來的養豬大棚改建成了養魚基地;村民劉猛投資100萬元建成了魚苗繁育基地,可同時容納400對觀賞魚繁殖。王同波興奮地說:“原來都是從天津、徐州等地空運魚苗,成本很高。現在,劉猛搞魚苗繁育大大減少了大伙兒的成本。”
“今年10月份進出口金融許可證大概就能批下來,到時侯市場更廣闊。我準備三年內把基地面積再擴大20畝,建成100萬尾規模的養殖基地。讓全村家家戶戶都養上觀賞魚,把俺們村變成觀賞魚特色村。”談起下一步的發展計劃,王同波信心十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