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來自福建東山的50多萬粒鮑魚苗在開發區一漁民家的鮑魚池內“安營扎寨”,進行為期3至4個月的“度假”。今年夏天,共有來自福建的近千萬粒鮑魚在青島“避暑”。漁業專家稱,“南鮑北養”和“北鮑南養”的養殖方式,既提高了鮑魚的成活率,也有利于節約企業成本。
據了解,鮑魚對養殖海域的水溫要求很高,其適宜生長水溫為20℃左右。一到夏季,引入南方的黑鮑、皺紋盤鮑等北方品種會因水溫太高大量死亡,而此時青島等北方海域的水溫比較適合鮑魚生長。近幾年,每到夏季到來,福建的許多養殖戶便將鮑魚苗和接近成品的鮑魚送到它們的“老家”養殖,到當年的11月再將鮑魚接回。據業內人士估算,今年夏天,至少有千萬粒南方鮑魚在青島“度假”。
“今年冬天,我們也要把鮑魚送到福建過冬!”青島金瀛海洋科技公司負責人茍經理向記者透露,雖然青島的鮑魚養殖在全國處于前列,但也面臨著鮑魚越冬難題。今年冬天,該公司的上百萬粒鮑魚將舉家南下。
將鮑魚千里迢迢送到另一個地方養殖,還能有啥賺頭?福建東山的養殖戶林先生介紹,把鮑魚及時送到北方,死亡率會大大降低,扣除運費和相關支出,還是大有賺頭。青島金瀛海洋科技公司茍經理算了筆賬:每年冬季,公司為海水加熱幫鮑魚過冬的費用達上百萬元,如果運到南方養殖,運費和海域租賃費只需20萬至30萬元,僅此一項就節省不少錢。
對此,市漁業技術推廣站高級工程師張修峰說,“北鮑南養”和“南鮑北養”的養殖方式有一定科學道理。冬季將鮑魚送到南方養殖,可提高成品鮑魚的產量,還省去了“過冬費”。另一位專家則稱,外地鮑魚來青島“消夏”,也增加了青島的漁業收入。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