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新華網轉引現代快報消息 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昨日披露,南京一些水產品加工小作坊的黑心小販在水發貨里“下毒手”,用甲醛、燒堿、雙氧水等國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的有毒化工原料發制牛百葉、黃喉、魷魚、海參、蹄筋等干貨,“把水變成貨,再把貨變成錢”。黑心小販透露,這些“毒貨”主要流向了南京惠民橋水產品市場和幾大超市。
目前,這些地方情況如何?記者作了采訪調查。
一、有關部門突查惠民橋“以往質檢都沒問題”
據了解,昨天,南京市和下關區工商、質監、衛生監督等部門,對惠民橋水產品市場進行了突擊檢查,依法查處了存在問題的水產攤位,查扣了一些可能有問題的“毒貨”。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惠民橋水產品市場,在市場內轉了幾圈,看見水發貨的攤位空蕩蕩的,一個攤販悄悄告訴記者:“今天早上,工商、衛生監督等部門的‘大蓋帽’就來查過好幾遍了,收走了不少水發貨。”市場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悄悄告訴記者,央視報道播出后,南京市有關部門高度重視,一大早,下關區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門的主要領導就帶隊來檢查,把央視新聞里報道的那些水發貨全收去做檢驗了。
記者在市場內轉到下午5點多,正準備離開時看見幾名工商人員又來檢查。記者跟隨他們來到西市場2樓的一間辦公室,看到了部分被執法人員查扣收檢的水發貨。十幾袋發制過的牛肚、牛百葉、黃喉、魷魚、海參、蹄筋等水發貨,裝在塑料袋里,堆在地上。牛肚、牛百葉、黃喉看上去都是雪白雪白的顏色,魷魚、海參、蹄筋等基本都是水靈靈、飽脹脹的,色澤鮮亮,外觀看上去很是“好看”。
在場的工商人員介紹說,這些東西都是上午從惠民橋水產品市場查扣的,是否有毒尚需進一步檢驗。工作人員向記者出具了質監部門以往的抽檢報告說,市場里出售的商品一直都是經過質量抽檢的,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但記者從業內專家處了解到,牛肚、牛百葉的天然顏色應該是淡黃褐色,連制作水發貨的黑心小販自己都承認,水發貨光用水是是不可能“發起來的”。是不是以前的質檢沒有列出有關項目?抑或是其他原因?
二、漂白竹筍、避孕藥黃鱔是否有問題?該誰來查?
記者在惠民橋水產品市場內發現,央視報道披露的牛堵、牛百葉、黃喉、魷魚、海參、蹄筋等水發貨被收去了,但市場里的竹筍卻不那么令人放心。在幾個攤位前的盆里,擺著肥大白嫩的竹筍,有的竹筍帶有淺淡的黃色,這是天然竹筍應有的自然色澤。但有的竹筍看上去色澤竟然是雪白的。攤販說,這是用水煮過的新鮮春筍。記者用手蘸起盆里的水,湊近鼻子聞了聞,發現有明顯的鹼味。
一個攤位上堆著些袋裝竹筍,包裝上印著“野生竹筍”,成都長寧竹海罐頭食品廠生產。這種竹筍看上去棵棵雪白,攤販說,這是用硫磺熏過,又用雙氧水泡過的,一元一袋,很便宜。而旁邊擺著的色澤發黃的竹筍,每袋售價5元。
在惠民橋水產品市場大門口,一溜排開許多賣鮮活黃鱔的攤子。多數黃鱔都是筷子或手指般粗細,長度20到30厘米左右。但其中一個攤子上擺著幾條粗大的黃鱔,有小孩的手臂那么粗,約50厘米長,看上去象是一條大蛇。攤主說,這條黃鱔有1斤多重,是天然野生的。但旁邊一個攤主悄悄告訴記者,這條大蛇般的黃鱔,其實是人工養殖的,“竅門”是在養殖過程中加了大量的避孕藥。
據了解,黃鱔是雌雄同體,小的時候為雌性,在生長過程中會慢慢變成雄性,雄性個頭比雌性大。在避孕藥等激素類藥物作用下,黃鱔可以性早熟,快速催為雄性,體形快速增大。這類藥物會在黃鱔體內累積殘留,吃了對身體有傷害,兒童吃了會造成性早熟,危害更大。
就竹筍漂白和避孕藥催大黃鱔的“疑似問題”,應該誰來檢查并且給消費者一個確切的說法呢?有關部門是不是還要等到媒體曝光以后再動作?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