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4-1-28新聞)寧波日報消息 2003年,由象山港科技興海示范區實施的“象山港龍須菜養殖”試驗取得重大突破。同時,寧海雙盤涂生態漁業示范區實施的“青蟹人工育苗”也取得成功,育成青蟹苗155萬只。
據市農辦最新統計,3年來,全市11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項目63個,引進新技術132項,開展科技示范項目59項,共引進農業新品種881個,繁育新品種面積2116畝。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已成為農業高新技術的“孵化器”。
為加快農業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步伐,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市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000萬元,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科技示范補助。
以溫室、噴滴灌設施為主的科技含量更高的現代農業設施得到發展。慈溪創匯蔬菜示范區在原來塑鋼連棟溫室的基礎上,2003年新建2萬平方米智能溫室,配置了光、溫、水、氣、肥計算機調節系統。這一工廠化的育苗中心年生產蔬菜種苗能力達到7000萬株。北侖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投資1200萬元,興建了智能型育苗溫室5600平方米,項目完成后可年產洋蘭苗10萬株。
一批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在園區生根結果。奉化生態農業示范區與日本大和種子種苗公司合作,引進瓜果蔬菜新品80多個,育繁各類種子種苗3.8萬公斤,出口創匯34.7萬美元。寧海雙盤涂生態漁業區與寧波大學、市水產所等合作開展內循環養殖對蝦技術攻關,精養塘對蝦畝產達1200公斤。
科技示范帶動作用逐漸呈現。各園區通過良種供應、技術培訓、產后服務等途徑帶動周邊農戶增收。鎮海現代農牧創業園區向農戶提供長毛兔良種并回收成兔,成為部分山區農戶致富的新路。2003年全市農業科技示園區共帶動農戶4萬余戶,輻射帶動新增經濟效益3.6億元。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