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舟山網資訊:7月14日,寧波一媒體報道:“從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了解到,近半月來,該市部分養殖戶養殖對蝦的死亡情況比較嚴重。僅6月份,該市南美白對蝦病害造成的直接損失就達156萬余元。
記者近日與有關部門取得聯系,市海洋與漁業局推廣站負責人表示,“我市今年南美白對蝦養殖情況較好,6月期間并未發生大面積病害情況。
據了解,我市南美白對蝦病害監測面積2000多畝,根據我市6月份相關部門病害監測結果看,僅岱山岱東南美白對蝦養殖場發病面積7畝,初步診斷為環境不良致病,損失僅為3000余元。而普陀全區養殖南美白對蝦共1130畝,今年6月期間,約有30%至40%的對蝦發生病害,但僅有10%的病害較為嚴重,造成直接損失為10多萬元。
定海區海洋與漁業局水產養殖專家王光宇告訴記者,目前舟山地區對蝦養殖沒有大面積受害,主要是高位池這種養殖模式立功。
王光宇說,高位池高密度養殖模式是將原有的土塘改良成了鍋底型,每個池塘大約3至4畝的面積,同時通過中間排污管的方式進行排放水,并配合專業的技術。
據了解,這種高位池養殖模式主要具有三方面的技術,一方面就是對養殖海水經過24小時的沉淀、消毒、過濾;第二個是對蝦長到五六厘米以后,要拌千分之二的維生素C,千分之二的多糖,增加對蝦的體質;第三個是經常要對水體進行消毒,消毒三天以后,用有益微生物制劑來控制水質、底質。
王光宇表示,采用這種科學的養殖方式完全可以避免水質環境差等影響。“一旦塘里有幾十尾蝦出現死亡,就表示病害已蔓延,僅有的辦法就是把這塘對蝦全部起捕或者全部滅掉,用消毒劑把它殺死,控制住使其他塘不要再發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