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3年11月03日新聞)寧波日報消息 秋高氣爽,又是一年一度的紫菜收割季節。已經連續3年飽受爛菜之苦的象山菜農,今年迎來了紫菜的大豐收。
紫菜養殖在象山已經有30多年歷史,全縣擁有養殖面積1.6萬余畝,是海水養殖主導產品之一。但近年來,紫菜養殖連年爛菜。特別是去年,造成三分之一紫菜絕收,經濟損失超過1000萬元。
時隔一年為何形勢出現180度大轉彎呢?象山縣海洋漁業局總工程師鄭岳夫認為,合理推遲采苗時間是紫菜豐收的一個關鍵因素。前些年,許多養殖戶為了提前上市而“拔苗助長”,有的甚至提前近兩個月就開始采苗,違反了紫菜的自然生長規律,今年縣海洋漁業局與各育苗廠簽訂了承諾書,統一把采苗時間定在農歷八月十九后。由于出苗時間適當,出苗時的氣溫、水溫等條件十分適宜,紫菜長勢喜人,全縣爛菜率控制在10%以下。
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是今年紫菜豐收的另一個因素。近年來,象山縣與寧波大學聯手開展了紫菜良種選育的課題研究,引進福建紫菜、漁山海域野生紫菜改良原有品種。今年象山紫菜新品種的推廣率達到了80%。新型農機的推廣促進了紫菜養殖豐收。在象山鶴翔水產養殖公司,一條生產線每天能加工新鮮紫菜2萬公斤,效率比傳統的太陽晾曬提高了100多倍。象山縣農機部門因地制宜,研制了紫菜收割機,把傳統的每人養殖5畝紫菜的極限能力提高到了上百畝。
連日來,福建、江蘇等地商販蜂擁前來象山收購紫菜,頭刀菜的價格也一路攀升至每公斤36元。據統計,象山縣今年紫菜畝產值將達3500元,養殖戶戶均收益將達5100元。
采集: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