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水溫超過30℃以上時,不投餌或減半;午間12:00—14:00必須開啟增氧機……”慈溪市觀海衛鎮東營村水產養殖戶周云根日前站在自己的160畝池塘邊,仔細讀著手機里的南美白對蝦養殖管理短信。他開心地說:“有了水產養殖病害測報網絡,養魚養蝦輕松多了。”與周云根一樣,寧波市6254戶水產養殖戶的手機中現在都能收到由市水產養殖病害測報網絡發出的各類病害測報和防治信息。
寧波市自去年5月全面啟動水產養殖病害預報工作之后,目前已在慈溪、寧海、象山、余姚和奉化等地建立了70個測報點,并由150名測報員對大黃魚、三疣梭子蟹、七星鱸魚、南美白對蝦等主要養殖品種進行測報,測報的疾病項目達30多個。一旦測報點發現水產養殖病害,測報網絡就會通過短信平臺,將有關信息迅速發送給養殖戶,以便及時采取預防措施。水產養殖戶如果遇到病害,也能通過短信平臺,用手機隨時咨詢急需的養殖信息。
據統計,去年以來,該網絡通過短信平臺等手段已向水產養殖戶發送各類信息9萬多條次,并用電話或短信平臺,指導和答疑了3.6萬條次養殖戶提出的各種養殖問題。
建立水產養殖病害測報網絡以來,水產養殖戶因病害遭受損失的幾率大幅下降。前幾年的每年5月,是象山港海域海水網箱養殖鱸魚的病害高發期,發病率超過30%,每年的直接經濟損失均在數百萬元以上。今年4月份,養殖戶們按照鱸魚病害預報短信,及時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防治。目前,象山港海域的網箱養殖鱸魚生長正常,各種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浙江日報)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