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世界網資訊:
摘 要: 德河貿易經營東南亞最大的活魚中心,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技術建置活魚產銷履歷,建立創新且安全的食材供應鏈,德河貿易串連上中下游供應鏈的每一環節點,包括養殖場、活魚中心及餐廳,為每一條出貨的活魚建立完整的產銷履歷資訊,這些資訊存入RFID tag后掛在魚的鰓蓋,餐廳在烹調活魚時,主動為消費者提供完整的資訊。
關鍵詞: 魚 RFID 食品安全 動物
走進位于臺南安平德河貿易的活魚中心,投資上千萬元的設備,900坪大的空間,整齊排滿42個巡流水槽,缸內的石斑魚,從幼魚到40公斤的大魚都有。這里是東南亞最大的活魚中心,每年的出貨量高達120公噸,特別的是,每一條魚都有身分證,生產過程中,詳細、透明的生產履歷,讓消費者吃得健康、吃得安全,也是全球首見。
有身分證的魚石斑身價高
6月初的臺南府城,氣溫襖熱難耐,在德河貿易的活魚中心,工作人員正將一只只即將出貨、重量達15公斤的龍膽石斑,在鰓蓋中掛上專屬的“身分證”;而場景轉向臺中知名餐廳臺南擔仔面餐廳,由活魚車載滿一只只活跳跳的石斑,廚師將魚抓起來,將掃瞄器對準石斑的“身分證”,這尾要價上萬元的石斑魚,從產地、種苗、檢驗等資訊“全都露”,讓消費者吃得安心。
尤其是今年5月,大陸、香港及臺灣紛紛傳出高級魚類石斑、鰻魚含致癌物質孔雀石綠(Malachite green)的消息,引發消費者對魚類安全衛生的疑慮,透過產銷履歷的建立,有助于重建消費者信心。
德河貿易經營東南亞最大的活魚中心,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技術建置活魚產銷履歷,建立創新且安全的食材供應鏈,德河貿易串連上中下游供應鏈的每一環節點,包括養殖場、活魚中心及餐廳,為每一條出貨的活魚建立完整的產銷履歷資訊,這些資訊存入RFID tag后掛在魚的鰓蓋,餐廳在烹調活魚時,主動為消費者提供完整的資訊。
“石斑被認為是高貴的魚,附加價值高,毛利也高”,德河貿易執行長吳智謀提起養石斑的緣起表示,石斑每個階段都可以賣、產品周期長,魚苗1公分20元,價格不好就不賣,可以養到50、100公斤,商品衍生附加價值是其他魚種無法取代的。而從魚苗到幼魚,只要45天,有5倍的利潤,但是,沒搞清楚產業鏈運作的人,2、3年賠上3、4億也大有人在。 “但是,漁業創新是未來的藍海,值得投入”,一路走來,吳智謀信心滿滿地說。
本身學的是醫藥,吳智謀從小就愛養魚,原本養殖觀賞熱帶魚,愛魚成癡的他,曾經租了一間公寓,養了100多缸的魚,作研究,也是興趣,特別的是,他曾得過第一屆德國七彩神仙魚大賽冠軍,去年也得到“經濟部技術處”產業創新獎,只有他一位是農漁業得獎者。
全球保護海洋資源聲浪高漲,漁撈量逐年減少,活魚需求全球每年呈現45%高度成長,加上活魚養殖的技術門檻比較高,投入此一產業4年,吳智謀回憶,最初3年非常辛苦,除了要整合產業鏈、掌握關鍵技術外,還要不斷苦思創新,“養殖業是傳統產業,如果不創新,作這要干嘛?在傳統產業創業,就要作不一樣的東西,否則,只會淪為殺價競爭”,吳智謀充滿理想的眼神,透著一股堅持。也因此,德河的活魚能較市面上的活魚貴上3%-10%。
德河現在包括青斑、虎斑及龍膽石斑,每年活魚出貨量高達120公噸,全程無縫式控管,也是全臺唯一符合HACCP活體魚類認證的公司。他說,要在水產養殖業傳統產業勝出,就需要策略,先打品牌。首先,先了解國內的活魚供應鏈,并且要做一條龍服務,將品牌打出來。
一條龍服務安全品質看得見
石斑魚的產業鏈包括4個階段,第一階段︰種魚和卵的階段;第二階段:孵化成1公分幼魚;第三階段:2吋魚苗(約7-8公分);第四階段:成魚和通路。吳智謀說,石斑活魚的四個階段,現行的方式是分段管理,種魚及魚卵的培育是一群人、幼魚的養殖、成魚及通路布建,又是不同的一群人,在生產過程中安全控管,并不能做到滴水不漏,以致產生水產品檢驗出禁藥成分時,查不出到底那個環節出了問題。透過一條龍的作業方式,生產履歷透明,RFID掃描一下就一目了然,食品衛生及安全無虞,也才能讓臺灣的水產養殖魚類,成功打進國際市場。
吳智謀說,德河已取得每個階段重要的關鍵技術,透過產業履歷的管理平臺整合,已完成產業鏈的8成主導權,而第一階段種魚的部份,也積極與成功大學針對抗病毒種魚進行篩選,預計今年7月份在臺南七股將開發面積約8公頃的養殖場,培育種魚及魚卵孵化,屆時,石斑一條龍的供應鏈就百分之百完成。
吳智謀說,RFID只是工具,最重要的是資訊平臺系統的建立,從養殖端、檢驗端、活魚中心畜養,乃至于餐廳的供貨情況等,都要有強大的系統作后援。如生產履歷系統、進銷存系統等,與資策會合作,光是系統建置的需求溝通,就花了好幾個月,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因為這套系統使用率高,縮短作業流程、并提高效率。
導入RFID傳統漁業加值
此外,也做好預防措施,以每條活魚身上掛的RFID而言,每條魚至多只能掃描3次,同時,用完要強制回收,以避免濫用、盜用,影響交易秩序。目前符合RFID認證的養殖場有9個,總養殖面積達150公頃。
不僅立足臺灣,德河還要放眼大陸。去年海峽兩岸論壇在府城臺南舉辦,吳智謀應邀進行演講,他將RFID導入傳統漁業及產生之效益分享給對岸的企業,并表示可以將這套成功的經驗復制到大陸去,引起廣泛討論,一家年營業額達300多億人民幣的國營企業,擁有廈門免稅碼頭,正積極與德河洽商合作中。如何不被吃掉、共創雙贏,吳智謀謙虛地笑著說:“我太小了,他們不把我看在眼里啦!”但事實上是,德河掌握關鍵性技術,是別人搶都搶不走的。
現階段德河仍以臺灣的內銷市場為主,供應全省50多家餐廳的活魚食材,他表示,「在臺灣,冰鮮魚類與活魚只有5%-10%的價差,但是,大陸的價差可以達到50%」吳智謀對中國大陸市場充滿企圖心。他表示,一旦打入廈門市場,預估第一年年出貨量就可以達到5倍(約600公噸)以上。
臺灣魚苗的培育在亞熱帶地區,名列前茅(日本屬寒帶魚),不過,往來兩岸頻繁的吳智謀表示,現階段中國大陸正急起直追,臺灣約莫還有5年的領先優勢,期望產、官、學界能夠正視此一問題,鼓勵創新,以維持臺灣的競爭力。
他接著強調,臺灣觀賞魚優勢已被新加坡趕上,種苗是火車頭,是精致漁業的重要產品,育種能力強,代表生物科技的技術研發能力強,出售魚苗也是高附加價值的漁業。放眼亞洲及全球,都是大商社、大公司投入,臺灣要提出獎勵措施、鼓勵創新,臺灣的漁業發展才有出路。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