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新云南新聞網資訊:日前,云南第一個土著魚基地在“中國十大名村”、“中國十大小康村”——昆明市官渡區六甲鄉福保村建成。這是該村繼搞文化產業之后對社會的又一新貢獻。
福保地處昆明滇池邊。滇池作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漁文化歷史悠久。但因滇池污染,魚類生存環境受到影響。特別是一些土著魚,幾乎頻臨絕種。為了挖掘和保護土著魚資源,福保村在魚類專家指導下,對土著魚資源進行了調查。
據介紹,現在許多土著魚種僅存在科研試驗室內,難與走進市場。特別金線魚、大頭魚、抗浪魚、 弓魚四大魚種屬于國家珍貴魚種。如何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批量生產,走向市場,在云南省農業廳的支持下,福保村在整活現有500畝水面的基礎上,建起了“福保漁港”——云南首個土著魚基地。基地專門配置了立體魚苗飼養場,還在本省選擇了適合魚類生存環境較好的嵩明縣、尋甸縣、墨江縣、元江縣等作為這些魚類生存發展的養殖基地。這些土著魚從科研試驗室走出來,經過基地飼養后,又回至“福保漁港”。
8月17日,記者來到“福保魚港”,看到坐落在滇池邊的這個土著魚基地映襯在綠蔭之中,投資上千萬元建設的各種養殖設施已到位,這里周圍環境較好,空氣清新。批量土著魚將在這里“安家”。今后這里不僅成為產、科、研一體化土著魚基地建設,還將成為一個旅游新景點。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