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2004-4-12新聞)《甘肅通志稿》稱永昌“面臨祁連山雪峰,枕金川之水,云川經其西,澗水繞其東,襟山帶水,西北之孔道也”。正是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永昌縣境內分布有大量的泉眼,僅在金川河流域的南泉、北泉、北海子等地泉涌總流量就達3立方米/秒,再加上金川峽水庫庫底排水流量有5—10立方米/秒。這些水域的水溫常年都在1—24℃之間,非常適宜鮭鱒魚養殖。
1984年,省漁業站首次在焦家莊鄉河灘村試養成功虹鱒魚后,永昌縣把發展鮭鱒魚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優勢產業來抓,經過20年的發展,全縣有養鱒場5個,養魚戶166家,養殖總面積達147畝,產量有600多噸,占全省鮭鱒魚產量的一半以上。
1992年,水昌縣漁業養殖戶王仲正首次發現金鱒魚,并與1999年人工孵化成功,2001年永昌縣委托中國水產良種鑒定委員會專家,對金鱒魚進行了鑒離,同時邀請省草原生態研究所對金鱒魚的營養成分進行化驗分析,專家組一致認為,該品種屬國內首創,而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和經濟價值。當年,永昌金鱒魚榮獲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并被省政府列為全省22個農業產業化開發項目之一。
經過幾年的建設,永昌縣金鱒魚產業已初具規模,年可產金鱒魚發眼卵2000萬粒,生產成魚100多噸,實現產值500多萬元。由于金鱒魚生長速度快,營養價值高,已遠銷黑龍江、遼寧、北京、山東等10多個省市。 (甘肅金昌)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