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7月中旬,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十余位經營戶向記者反映,該市場的蝦業協會存在壟斷行為,其貨源由7位蝦協理事當股東的武漢泰泓源海鮮水產品公司統一提供、統一進價,不能自由進貨。不入蝦協商販甭想做生意。經營戶感嘆:做生意被逼得像做小偷。
蝦協給蝦商約法
4萬平方米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是華中規模最大的海鮮水產批發市場,可容納400余戶經營者。由于生意火暴,開業三個月該市場先后兩次擴建。這里商戶相對集中,許多大戶為爭奪市場,相互殺價,互挖客戶,在蝦市場上明爭暗斗。競爭最激烈時,39元一公斤進的蝦,不得不30元售出。惡斗的結果,造成先后50多家蝦戶被迫出局。
深受惡性殺價之害的幾個蝦老板坐到一起合計,決定成立一個組織,互相約束,規定市場最低銷售價格,避免惡性殺價。由此,2003年10月9日,武漢市首家“蝦協會”正式籌備并試運營。當年11月份,7位蝦協理事共同出資注冊泰泓源海鮮水產品貿易有限公司。商戶們認為,蝦業協會和泰泓源海鮮水產品公司實際上是一碼事。
蝦協給市場的商戶們約法三章:每天每戶向蝦協報所需數量,由蝦協組織供貨并保證質量,要求各蝦戶頭天進貨,次日就要結賬,若有拖欠就不給貨。蝦協運行沒多久,工商部門和個私協會就接到投訴,稱蝦協搞不正當競爭,擾亂市場。不久,市長熱線也接到投訴,稱蝦協欺行霸市。緊接著,公安刑偵部門接投訴稱,蝦協是涉黑性質的團伙。
強制商販加入蝦協
據了解,2004年底,蝦協聯合華南市場物業進行“劃行歸市”,把所有的基圍蝦經營戶集中到6、7街,形成基圍蝦銷售專區。蝦協作出規定:如果經營戶不加入該協會,就失去門面租賃資格。“也就是說,不加入蝦協,就做不成生意。”一經營戶對記者提起當初入會時的情況:“剛開始沒人理會,但隨后有人打電話過來約出去‘談話’。其實就是變相的威脅!”
“蝦協”會長譚全元稱,西區6、7兩條街屬于公開招標,“蝦協”中標后,華南物業方承諾:這兩條街經營權、分配權交由“蝦協”,同時進行“劃行歸市”,即“蝦協”以外的門面不能經營基圍蝦。從來沒威脅任何人加入“蝦協”,也不需要強迫別人入會。“我們掌握著門面的經營權和分配權。”
經營戶說,加入蝦協須簽訂一份協議(僅一份,簽后都被蝦協收去了),表示“我是自愿入會的”、“絕不短斤少兩”等,但最重要的一條是:“所有會員必須從蝦協進貨”。曾有經營戶不聽招呼,私下進貨,“結果在天河機場取貨時人、車被打砸”。
一些市場經營戶向記者反映,蝦協是在搞壟斷經營,原來他們自行從廣州、海南等地進蝦,供方送到天河機場的價格比現在低。而且蝦協不許沒有門面的攤主進蝦,也不讓有門面的攤主將自己的門面再轉包給別人,否則將不提供蝦源。
一家在武漢市場從事海鮮批發經營的老商戶介紹,蝦業協會成立后,經營戶只需提前將進貨量上報到泰泓源海鮮水產品公司,由他們配送到店鋪里。價格統一由他們“說了算”。據商戶透露,如果被發現自行進貨,便難以在市場內立足。
影響波及飯店經營
武漢一大型連鎖餐飲店負責人反映,華南海鮮商戶供給酒店的基圍蝦價格每公斤由30元漲到50元。去年酒店一份“白灼基圍蝦”價格是48元,今年已漲到58元。經營戶稱,今年該市場提供的海鮮質量變差,價格上漲,特別是基圍蝦等大眾海鮮產品。
“華南海鮮市場大眾海鮮貨源被‘壟斷’,已經影響到本地部分酒店的正常經營。”武漢某知名酒店抱怨:武漢海鮮貨源(特別是基圍蝦)選擇余地太少,質量差,近一年來幾乎每天都有顧客投訴。酒店幾天前接到一筆海鮮酒席大單,為提供高質量的海鮮產品,酒店方只好“強迫”供貨商———華南海鮮市場水鮮產品一經營戶,讓其偷偷委托熟人從廣州發貨到武漢的車站,然后酒店方再派人到車站提貨。
經營戶感慨,做生意被逼得像做小偷。
湖北乾泰律師事務所主任蔡小林表示,華南海鮮市場基圍蝦統一進貨現象是典型的市場壟斷行為。根據壟斷的定義,任何個人和單位利用它的優勢地位,在一定范圍內在價格或貨源上進行控制和支配,即可視為壟斷。“該批發公司利用蝦業協會的優勢地位,在市場范圍內對基圍蝦的貨源和價格進行控制、支配,是典型的市場壟斷行為。”
據了解,目前,我國尚未出臺正式的《反壟斷法》。對于以上情況,只有《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價格法》兩種法律適用。但蔡律師強調,這兩種法律原則性太強,不好操作,取證比較困難。
目前,武漢市江漢工商分局已組織專門班子進行調查。
南方漁網編輯:寒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