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經理日報訊: 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近日表示,衛生部會同有關部門已經正式啟動食品安全標準的整合工作。在標準修訂過程中,將廣泛聽取方方面面的意見,這次整合工作將重點解決標準缺失、重復和矛盾的問題,逐步建立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國際食品標準體系相協調,滿足保障人民健康需要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新京報》8月30日)
隨著食品安全的有效整合,不僅能有效彌補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的缺失,也能保障普通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盡管從網友的普遍反映來看,對國家啟動這項工程,表示出歡迎和期許,但長期以來,更讓公眾擔心和憂慮的是,食品安全的“雙重標準”何時才能改觀。
所謂食品安全“雙重標準”,是指對同一食品安全,執行的是雙重標準,即出口產品質量非常高,而內銷產品質量則普遍較低,且屢屢出現食品安全公共危機。就出口的各種食品,盡管在國外遇到了一些風波,出現了一些質量問題,但從整體的情況來考量,中國對出口商品質量監管相當嚴格有效。2004至2006年間,中國對美國的食品出口合格率分別為99%、99%和99.2%。美國對中國的食品出口合格率分別為99.01%、98.85%和99.09%,同期中國對日本和歐盟的食品出口合格率高達99.8%、99.9%和99.9%。
盡管我國在出口商品質量上一直保持著99分以上的好成績,但是,在國內銷售的產品質量“成績單”卻不容樂觀,《中國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顯示,2006年全國食品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是77.9%,2007年上半年上升到85.1%;今年上半年,中國消費量最大的前10類食品,除水產制品抽樣合格率為85%外,企業9類食品專項抽查合格率在90%以上。雖然有進步,但與出口產品質量相比,內銷產品質量無疑存在著一些差距。
除宏觀數據外,一些微觀具體事例,更能說明食品安全的雙重標準。比如,某地粉絲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國家質檢總局要求徹查所有生產廠家,經當地質檢部門檢查后發現,34家國家備案出口生產企業生產的粉絲全部合格,而銷售國內的廠家大多被查封。
食品安全的“雙重標準”,源于我國是外向型經濟,確保出口食品安全,以保持和擴大出口的市場份額,從而拉動經濟的發展。更為重要的是,凡出口商品,各級政府包括監管部門都高度重視;而對于內銷產品,無論是執行標準,還是監督管理,不管出于無意還有意,卻沒有像監管出口商品那樣嚴格較真兒。
目前,全世界正經歷著經濟危機,一味依賴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必須發生變革。可是,要想提振內需,起碼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公眾有能力購買;二是,廣大老百姓敢于購買,放心購買。在這種背景下,筆者覺得,只有國內的各級監管部門像抓出口商品質量那樣,將食品安全標準實現內外統一,如此才能使國內企業擺脫困境,盡早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