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華網山東頻道消息:泰山景區12日舉行泰山赤鱗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揭牌儀式,并放生了15000尾人工增殖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又名螭霖魚,是山東泰山獨有的稀有魚類,與富春江的鰣魚、青海湖的湟魚、洱海的油魚和弓魚并稱為中國五大名貴貢魚,是山東省唯一重點保護的淡水魚類。
據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譚業剛介紹,泰山赤鱗魚野生資源生長在泰山上海拔270米-800米的山澗溪流中,隨著天氣干旱和人類活動的干擾,野生赤鱗魚不斷減少,估計資源量不足千尾。劃定保護區有利于維系泰山水域生態平衡,保存泰山赤鱗魚種質資源,促進泰山生物的繁衍,保持泰山生物多種的多樣性。
據介紹,在保護現有資源的基礎上,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是恢復泰山赤鱗魚資源的重要手段。按照《山東省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規劃》,山東省、泰安市漁業部門和泰山景區管理部門積極開展泰山赤鱗魚的資源保護恢復行動,在保護區內設立了監測站和增殖站,為挽救這一瀕臨滅絕的珍稀物種做出重大貢獻。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廳長侯英民在揭牌儀式上說,山東作為漁業大省,歷來重視漁業經濟發展和漁業生態保護。5年來,山東省共投入6億多元,有效保護重要水產資源50多種。設立泰山赤鱗魚保護區對于進一步促進漁業資源保護和漁業生態恢復,提升公眾參與保護意識有重要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