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三門,中國青蟹之鄉,近年來三門青蟹以其獨特品質風味獨占螯頭。三門青蟹,中國名牌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青蟹原產地產品,浙江省名牌產品,俗稱蟲尋、蝤蛑,民間有“八月蝤蛑抵只鴨”之說,著名詩人蘇東坡在《蝤蛑》一詩中曾寫有“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之句,詩中的蝤蛑就為三門軟殼青蟹。青蟹脫殼是其生長的必然過程,由激素調節在脫殼前期產生一種激素,促進其脫殼生理活動,使得舊殼變得軟和薄,體內血液中血鈣含量明顯上升,體內分泌許多粘液,使軟殼同硬殼分離。脫殼到了中期,青蟹用螯足鉗住固定物體,頭胸甲慢慢向上聳起,束縛在腹部的新體逐漸暴露出來。而后通過肌肉運動使得附肢脫出,先游泳足最后螯足。軟殼青蟹就是剛脫完殼的青蟹,蟹體呈柔軟狀態,肢體下垂無力,宛如豆腐一般。褪殼后的青蟹形體可以增加一倍,體重因可以增JJU40%以上,自然條件下6~7小時后其殼逐漸硬化,3~4天新殼全部硬化。
三門人民對青蟹產業研究從不間斷,以三門縣綠洋特種水產養殖合作社為代表的企業2007年對軟殼青蟹進行一系列商品開發,在青蟹旺季時其市場價格達每公斤180至250元,比普通青蟹的價格高出近一倍,且青蟹經脫殼后自然增重率為40%左右,比較效益十分顯著,本文以其無公害生產技術要點進行探討。
一、三門軟殼青蟹特征以及生產工藝
1.產品特色
三門軟殼青蟹具有新、奇、名、特、優五大特色。即為新鮮、奇異、名貴、特別、優質,最大特點在于全身軟殼皆可食。青蟹一生經過13次褪殼,每一次蛻變長大就是新的生命開始一般,在脫殼同時還脫去鰓、食囊、內臟,因而全身沒有原來的一絲污垢。食用時肉質細嫩,香味濃郁,營養優越,烹飪便捷。軟殼青蟹全身均可食用,含18種氨基酸,營養成分除水分外,每100g含蛋白質14.0g,脂肪2.5g,碳水化合物0.8g,含鋅14.2mg、鈣39.7mg、磷2mg、鐵37mg。尤其是其軟殼富含游離鈣,可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為兒童增高益智上佳之品。其次軟殼青蟹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可治疥癬、皮炎、漆瘡、濕熱、產后血閉,并能增強人體體質及抵抗疾病。長期食用具有利水消腫,去斑美容,滋陰壯陽之功效,為優良美容保健之食品。脫下的蟹殼可制成在工業上有重要用途甲殼素產品等產品。
2.生產工藝
選擇、暫養、育肥、挑選、脫殼、包裝、運輸。一是挑選健康符合商品規格的成蟹進行入池暫養;二是通過觀察甄別,挑選出準備脫殼的青蟹進入脫殼池,其余投喂精飼料如小魚蝦、貝類等育肥;三是控制水質水溫刺激脫殼;四是進行包裝運輸。
3.三門軟殼青蟹烹調做法非常簡單,一是由于該產品褪去所有的污垢雜物,清洗時只用清水淋洗即可;二是烹調以做湯為主,恰正是“霸王醉臥瑤池”,亦可清炒。
二、生產技術關鍵
1.場地準備
軟殼青蟹生產采用工廠化集約生產,可以采用水泥池,池面積根據場地環境可大可小(一般為3m×3m),可蓄水1.0~1.5m,進排水以及增氧設備完整。場地最好選擇有海水水源附近,水源水質符合無公害要求。為了生產便利,也可以使用配方海水,池水pH值控制在7.8~8.6,鹽度8~12,溶解氧59/m³,氨氮0.59/m³以下,硫化氫0.1 g/m³以下,化學耗氧量4g/m³以下。
2.蟹的選擇
因為軟殼青蟹是青蟹蛻變來的,故而篩選質量比較好的商品蟹,放入暫養池暫養,提高脫殼時的成活率。一是選擇殼硬、色青、附肢齊全、無傷、反應靈敏、活力強且規格在2009以上的成蟹;二是剔除蟹奴、海鞘等寄生蟲。三是無病。從步足基部肌肉色澤來區分,強壯的其肉色呈蔚藍色,肢體關節的肌肉不下陷,具有彈性;病蟹則是黃紅色或白色,肢體關節間肌肉下陷,無彈性。四是青蟹的露空時間要短從捕獲到放養的時間越短越好,氣溫在28℃以上時,不能超過半天,25℃以下時也不要超過2天。如果青蟹的大顎直立、顎足張開、觸角蹬起、臍基脹、口吐白泡沫,則說明此蟹捕撈后離水時間過長,不宜用作脫殼暫養。
3.暫養以及脫殼管理
青蟹脫殼,既是身體外部的形態變化,又是內部錯綜復雜的生理活動。當蟹體開始脫殼時,先是體腔內分泌許多起潤滑作用黏液,然后使軟殼與舊殼分離。但自然條件下青蟹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很多青蟹會吃掉蛻殼后的軟殼青蟹。因此我們生產中既要營養育肥又要分離管理。無公害生產軟殼青蟹在其脫殼全過程不添加藥物激素(其中包括脫殼素),主要靠控制水質(主要是溶解氧在59/m³以上)、水溫(20℃~30℃)、鹽度(1.005~1.013)來完成。
一是入池前用消毒液浸泡(如5克/立方米高錳酸鉀溶液等)。二是保持水體清晰,同時開啟增氧泵,保持溶解氧在5克/立方米以上;三是分隔暫養,即暫養青蟹以1到2個為單位分別放置在小塑料籠或小竹籠內(規格0.4m×0.3m×0.1m),籠子在水中疊放,以此來增加水體利用率;四是適當投些小魚蝦育肥,發現蟹停食且側齒顏色變深發黑、頭胸甲呈青灰色或青褐色的,有頭胸甲面緣與腹部交界處出現裂縫的,將籠移至脫殼池,移動或翻轉籠子時要小心輕放;五是加強巡池檢查。為了及時掌握蟹池的生產情況,除必須堅持每天早、中、晚巡檢查與養殖日志登記制度外,在生產旺季適當增加次數。檢查設施有無損壞,觀察池水水色、水位、青蟹活動、攝食情況,測定水溫、溶解氧等。及時處理死蟹以及殘餌。
4.包裝運輸
由于軟殼青蟹非常柔軟,在常溫下干露存活時間有限且12小時自然開始變硬影響風味,因而貯運要求嚴格。一是干運,適合短途運輸,可將蟹直接放置竹籃等容器內,籃底放置一塊濕海綿,容器內放一冰袋,避光運輸。另一是濕運,適合中長途運輸,加海水加冰袋充氧放在氧氣袋中,一袋可裝2000~30009。比較而言后者存活率以及保質效果好于前者,經過低溫處理軟殼青蟹可保鮮保存48小時。
三.探討
1.蛻殼時間與光照之間影響
在自然環境下青蟹在夜間脫殼,也就是說在光線比較弱的情況下脫殼,也就是要求我們集約化生產時保持較暗的環境。經過我們生產實驗比較,經過暫養后的脫殼蟹對光線敏感度不高,白天晚上在工廠內都可以自然脫殼,但對突然強光刺激反應強烈影響其脫殼時間。因而在生產中保持環境基本穩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保持一定的光照便于觀察;二是操作時小心輕放。
2.脫殼不遂癥應對措施
在脫殼過程中,有的不能脫殼或不能完全脫出,主要原因兩種:自身原因。一是飼料中缺乏鈣、甲殼素之類;二是蟹本身帶病;三是入池前離水的時間過長,有脫水現象。環境原因;一是水中缺乏溶蟹氧;二是水中氨氮、硫化氫、化學耗氧量等含量嚴重超標,三是環境突變引起其反應過激。青蟹在脫殼過程,不論其他生物驚憂、強烈刺激或受傷,還是胸足脫殼受阻,其為避兇趨吉,會采取自切丟棄胸足等附肢以次保全生命。青蟹的脫殼時間除同其本身體質有較大關系外,還與青蟹大小以及水溫也有關,青蟹越大脫殼時間越長,青蟹越小脫殼時間越短。水溫為25℃脫殼時間最少10~15分鐘,水溫在15℃以下或33℃以上青蟹基本上不脫殼,生產控制溫度為20℃~30℃。但受驚動過青蟹在脫殼時脫殼時間就更加長,甚至脫殼不遂而死亡。
應對措施:
一是增設控溫計。青蟹是廣溫性底棲動物,青蟹生存的溫度一般在7℃~35℃,脫殼最適宜的溫度是20℃~25℃。二是保證水質清新,控制pH值7.5~8.4為宜,確保溶解氧59/m3以上。注意在一池蟹脫殼生產完成后要換水,多次生產后還需要消毒(如159/m3高錳酸鉀溶液等),使得池水的氨氮、硫化氫含量在無公害水質指標內。若由于水源關系,池水更換周期長,適當使用生物制劑改良水質;三是蟹在脫殼前先進行適應性暫養;四是在蟹脫殼過程中不要驚動,保持其脫殼環境相對穩定。五是對于長時間無法自主脫出部分附肢如游泳足的,可人工幫助。六是不要依賴藥物,一方面該產品是即時上市的沒有休藥期,影響品質;另一方面如用脫殼素,脫殼的蟹質量不高易死亡。
3.規避運輸死亡
主要原因:一是包裝不嚴密,主要發生在濕運中氧氣袋破損或蟹直接攝入冰水;二是運輸溫差大,無論干運還是濕運保溫工作沒做好,不能使得運輸過程溫度恒定,有時表現為冰袋不夠用。在生產實踐中我們發現保持溫度在10T~12℃其基本處于休眠狀態,甲殼變硬速度明顯放慢,保鮮度與成活率最高。控制溫度的冰塊要分隔包裝即多采用預制冰袋比較好。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