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資訊:
![]() |
面對數十名記者,佘樹林最初有點緊張 |
成都市政府新聞發布會首次請來農民“新聞發言人” 64歲的佘樹林———
前天,成都市新聞辦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的內容是介紹成都市60年來“三農”發展帶來的巨大變化。頗具新意的是,發布會的“新聞發言人”竟是成都遠郊新津縣普興鎮袁山村的64歲農民佘樹林。他成為了成都市歷史上第一位參加政府新聞發布會的農民,在發布會上眉飛色舞地面對眾多記者講起了他的自家事。而在上午開完新聞發布會后,佘樹林還趕回了30公里之外的農村老家,回家里下魚塘撈魚去了。
■農民首當“新聞發言人”
昨天上午,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在市政府會議室召開“成都市60年變遷”第二場專題新聞發布會。引人注意的是,64歲的農民佘樹林坐上了新聞發布席,他留著平頭,身著白色襯衣和灰色外套,黝黑的臉膛泛著紅光,說話的聲音洪亮有力,手上還留有長期耕作后的痕跡。面對媒體的“長槍短炮”,第一次坐到新聞發布臺上的老佘有點緊張,一直緊扣著雙手。
上午10點新聞發布會正式開始,成都的第一位“農民發言人”老佘開始面對陌生的話筒講述自己60年的親身經歷:“以前我是住泥瓦房,走泥巴路,喝凼凼(音dang,意為水坑)水。改革開放后,我跑到成都買塑料袋回去賣,只能糊口。2003年搞了城鄉一體化后,我就承包了集體的魚塘,又種了幾畝經濟作物,有花椒、花生、芋頭。后來,我還搞了個養雞場,一年下來,我算了哈,賺了有3萬多元!”
面對臺下的數十位記者,老佘在度過了最初的緊張后,講起自己的生活來并不怯場,他用原汁原味的農民語言生動地曬起了自己買房又買車的幸福生活:“我兒子喊我給他買房子,我說買就買嘛,就在新津城里給他買了房子。后來,我又給他買了車子讓他經營。房子有140多平方米,是川西民居樣式的,全家過得都幸福。社區里的老人家可以去跳壩壩舞,文化活動搞得巴適得很。”
■風趣幽默像說“評書”
一位參與新聞發布會的記者表示:“這場發布會有別于以往只有相關部門只念數據和讀稿子的慣例,老佘的現身說法特別生動,再加上他說的非常風趣幽默,參會的記者們都不約而同地鼓掌。”會后,當地記者甚至在稿子里把老佘的語言形容成當地民間藝術家李伯清說評書。
在半個多小時的講述中,佘樹林的精彩發言引來了記者們的滿堂喝彩。在隨后的提問環節,一位記者讓他代表成都500萬農民說幾句話,而這個提問讓老佘犯了難。按照當地記者在發布會后的描述,老佘不再有之前滔滔不絕的風采,他結結巴巴地吐出幾個字,變得語塞起來。在新聞發布會主持人的鼓勵下,他最后說:“就祝大家國慶快樂吧!”昨日,老佘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當時回答這個問題時說的是“開拓進取、大力發展,早日過上美好幸福生活”之類的話。
新聞發布會結束后,好奇的記者們并沒有“放過”佘樹林,圍著他問起了更多的問題,佘樹林又恢復了輕松幽默的狀態,滔滔不絕地說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況。有工作人員表示說:“這才真實表現了老佘的樸實啊,講的都是實話,就是講不來虛話!”
■農民現身說法更具說服力
為何讓農民站上新聞發布席講述自己的身邊事?昨日下午,記者致電成都市外宣辦有關負責人獲悉,成都市目前在做一個60周年變遷的系列新聞發布會,按照慣例,發布會是讓各個政府部門來進行發布,這樣有宏觀上的數據,也比較權威,但是在經過綜合考慮后,大家最終認為見證者的親身經歷最具有說服力,于是定下了五場新聞發布會都讓親歷者作為特殊的新聞發言人講述自己的經歷。除了佘樹林外,還有用鏡頭表現城市變遷的攝影師,有見證成都商貿繁榮歷史進程的外資企業負責人等等,每人都從各自的經歷來力證政府部門的發布內容。
成都有五六百萬農民,為什么選中佘樹林作為“農民發言人”?新津縣統籌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佘樹林是土生土長的農民,64歲的年齡也基本上能夠見證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成都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他所在的袁山村原來是成都市的市級貧困村,但在搞城鄉統籌之后,袁山村脫貧了,居住環境和生產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成了全國新農村建設的亮點。在選定袁山村之后,佘樹林這個具體的人選是隨意挑選的,他是當地一個很普通的農民,并沒有有意識地去找典型人物或新聞人物,因為真實,所以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于是,新津縣統籌辦向成都市外宣辦推薦了佘樹林,并在最終敲定后將這一消息告訴了佘樹林。三天后,佘樹林走上了新聞發布會現場,成為了成都市歷史上的第一位“農民發言人”。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