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星洲日報資訊:疑海水受污染導致成千上萬魚群死亡,新山最大鮮魚養殖場(新加坡三巴旺對岸)直落爪哇村內上百名漁民,一夜間損失逾250萬令吉(約100萬新元),不少漁民瀕臨破產。
《星洲日報》報道,共有9個養殖場疑受海水污染而出現魚群大量死亡,每個養殖場的魚群多達2萬至6萬條不等。
這些漁民所飼養的魚類都是專銷香港、臺灣、中國及新加坡等地的海外市場,包括價格不菲的大龍躉、老虎斑及紅鯛魚。
漁民申訴,他們辛勞了10余年的鮮魚養殖業,經此災難后投資泡湯。雖然有者在7月31日發現海水出現異狀后,火速搶救未死亡的魚群,不過撈起來的魚都重量不足,只能冷凍運到本地市場售賣,完全無法抵銷購入魚苗時所投入的資金,血本無歸。
據了解,漁民在上月31日就發現海水突然冒出一種類似紅潮的顏色,一些魚開始浮出水面,魚場工作人員當時懷疑魚兒出現缺氧狀況,即刻啟動給海水打氧氣的機器。
不過,接連幾天下來,越來越多的魚群陸續死亡。
遭受慘重損失的漁民,前天向柔佛再也區州議員陳書北尋求援助,后者隨即指示州環境局及漁業局官員到場調查。
官員抵步后,抽取海水樣本檢驗及把死魚帶回化驗局檢剖。
當局的初步調查顯示,魚群是因海水污染而死亡。
據飼養老虎斑的許嘉森(42歲)說,他懷疑大批的魚群可能是因為附近工廠排放有毒污水,以致魚兒都被毒死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