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石獅日報資訊:導讀:網箱養殖,是將網片制成的箱籠,放置于一定水域進行養魚的一種生產方式,俗稱漁排養魚。在石獅,一提起網箱養殖,就不得不提“永寧金豐海產養殖場”,它是全市唯一一家規模化網箱養殖漁場。正當這種養殖方式不被石獅養殖戶所接受時,梅林村村民李金品卻情有獨鐘,25年如一日地從事漁排養殖。
天氣好,魚兒歡
凌晨4點,深滬灣一片寧靜,梅林港灣李金品的漁排上的燈光仍格外耀眼。每天的這個時候,李金品就要起來巡查60多口網箱。
“剛養魚那會兒,養殖戶都要自己發電,現在一條電纜線直通漁場,簡單太方便了。”望著岸上通明的燈光,李金品有感而發。上世紀80年代初,全村人趕上國家好政策,開始造漁排養魚,一口口錯落有致的網箱也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后來,養殖戶改行的改行,出海的出海,只有李金品一家還在采用漁排養魚,而這一養就是足足25年。
“早晨空氣好,魚苗能多吃點飼料,長得快。”天空泛起魚肚白,李金品來不及洗漱,提著滿滿一大桶的魚飼料,拌勻后熟練地給每口網箱里的魚苗喂食。自此,李金品忙碌的一天也開始了。
“魚也是有靈性的,喂養前也看天氣。”李金品說,漁場里養的都是名貴的黑雕魚、石斑魚和紅斑魚等,趕上天氣好,海面風平浪靜,污染物沉淀海底,水面水質比較好,魚兒也吃得多。李金品每天都要花3個小時來完成。一天光飼料就得200—300元開銷。
銷路好,漁民樂
上午11點,李金品就著手準備:魚販子要來收購魚。
“酒店需要比較多的是龍蝦、石斑魚和紅斑魚,普通市民喜歡新鮮魚。”李金品說,酒店一般是做中午和晚上的生意,所以魚販子都趕早,集中在11點左右來漁場買魚。經過20多年的苦心經營,老李的漁場已成為一些酒店、魚販子的固定提供商,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上百斤的魚貨。
“只要抓好養殖規律,少點病害和天災,漁排養殖是有賺頭的。”早期,很多養殖戶因為看不到網箱養殖所帶來的利潤,紛紛改行。李金品現在一年好幾十萬元的收入。
雖然一天有20個小時都要在漁場忙活,可看著一條條魚拍打水面激起的水花,李金品心里樂開了花。
臺風來,似“瘟神”
討海為生,靠海吃飯。對漁民和海水養殖戶來說,臺風是最大的敵人。天氣預報,是李金品每天必看的電視節目,每次有臺風來,老李就愁眉緊鎖。
今年3號熱帶風暴“蓮花”登陸晉江時,李金品的漁場正處臺風中心外圍,漁排上的房間被吹倒了一間,一家人全部撤離上岸,搬回梅林老家暫住。而老李養在深滬灣外7公里海域的5個大網箱漁排無一幸免,全部被刮走,里面的魚苗一條不剩,共損失了幾十萬元。
臺風是瘟神,對養殖海域的水質也帶來嚴重影響。據李金品介紹,一些出海口積累的污水,經雨水沖刷,會大量排入碼頭港灣,對梅林碼頭海域水質帶來污染,甚至出現過“油帶”。
好年景,有盼頭
每年夏季是魚苗長勢最快的時候,8月份也是水產品上市的好時期。“這段時間漁船休漁,新鮮水產品在市場上很受青睞。”李金品說,現在漁場里的魚貨總價值有好幾百萬元。不過,老李把每年賺的錢都投入到新設備、新技術的引進上,今年就投入上百萬元。就在兩個月前,李金品還在永寧港邊村與一些養殖戶合股養螃蟹。
“海洋捕撈漁船一年都能補好幾萬元,能幫漁民解燃眉之急,渡過難關。”李金品笑著說,碰上好收成,自己的收入令別的漁民羨慕不已。更令老李高興的是,24歲的兒子小虎子承父業,幫了父親兩年忙,現在他對網箱養殖了如指掌。
如今,李金品盼望著能獲得資金貸款,準備在深滬灣外7公里海域附近的10米深海域,開發新的養殖漁場。普通網箱養小魚,大魚用大網箱養;海域深一些,水質會好點,魚苗長勢快。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