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農民日報資訊:日前,寧夏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養護活動,在寧夏北部重鎮石嘴山市舉辦。農業部漁業局國家漁政指揮中心、黃河流域漁資委、黃渤海區、青海、甘肅的官員和專家,自治區黨政領導參加了經濟漁類350萬尾的放流活動。
自治區農牧廳廳長趙永彪認為,此舉標志著寧夏適水漁業多元新戰略基地的確立。也預示著北部適水產業向規模效益多元化型拓展。同時,也是農業部和自治區支持建立北部石嘴山市漁業基地發展的實際行動。
石嘴山是國家的重要煤炭基地,這里擁有宜漁荒地、濕地資源70萬畝。在資源沽竭,城市發展的新機遇面前,該市巧借黃河和濕地資源,積極探索“以漁養水,種養循環”的生態水產業發展模式,并獲得成功。在淡水養植業得到快速發展的基礎上,水上旅游、休閑觀光等適水產業成為養殖農民的增收希望。據了解,目前,該市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5萬畝,年水產品總產量3.5萬噸,漁業總產值4億元,占自治區總量的三分之一。今年,從漁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可達6000元以上。
建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基地。該市星海湖,占地43平方公里,是我國溫帶干旱荒漠地區保存面積大,生態多樣性極為豐富的湖泊濕地之一。在農業部的支持下,對水生生物資源保護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和探索。對合理利用漁業資源,保護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都有重要的意義。
針對制約寧夏北部水產養殖產業集約化、無公害關鍵技術難題,提高產業現代化水平,增加水產養殖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當地水產管理部門組織實施了“水產集約化及健康養殖技術開發與示范”、“水產良種工廠化育苗技術研究”和“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研究與示范”科技攻關項目,在水產育種,健康養殖等方面取得5項新技術成果。目前,該市建立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點1個,自治區級健康養殖示范點3個。
尤為可喜的是,圍繞豐富的濕地資源,當地的適水漁業,向生態、綠色、無公害、有機食品和多元化方向拓展。以星海湖、沙湖為代表的旅游景區,“漁游”聯合,實現了漁業產業的最大效益。沙湖大魚頭、沙湖蟹成了國宴水產珍品,在釣魚臺國賓館叫響的品牌菜。
根據寧夏漁業發展目標,石嘴山市提出在2012年養殖水面達到18萬畝,建成西部重要的特色適水產業基地。據稱,自治區決定,每年投入7500萬元支持發展寧夏沿黃城市的適水產業,歡迎國內外有實力的投資者來這里開發適水產業,壯大產業規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