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三秦都市報資訊:安康城區的張先生在安康街頭拾到一只酷似“娃娃魚”的兩棲爬行動物,經專家觀察鑒定竟是一只珍稀野生兩棲爬行動物、有“活化石”之稱的中國小鯢。
昨日上午,記者在張先生家中看見,一條十多厘米長、酷似“娃娃魚”的兩棲爬行動物被他用水養在水盆里。據張先生介紹,這是10月10日11時左右自己在安康大街上發現的,遠看以為是一只大壁虎,可走近觀察發現它的頭部和尾部特征極像“娃娃魚”,當時覺得很好奇,就拿了一個袋子裝回家養在水盆里。這只酷似娃娃魚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又怎么會出現在大街上呢?張先生百思不得其解。記者與張先生一同帶著這只酷似“娃娃魚”的兩棲爬行動物來到漢濱區水利局。經漢濱區水利局水產站王副站長觀察鑒定后告訴張先生,他拾到的這只酷似“娃娃魚”的兩棲爬行動物叫中國小鯢,與“娃娃魚”也就是大鯢非常相似,中國小鯢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珍稀野生兩棲爬行動物,主要是以昆蟲、蠕蟲、蚯蚓等小動物為食,由于它對環境要求較高,所以適合它生存的地方不多。
新聞鏈接
小鯢與恐龍處于一個時代,為距今3.2億年的古珍稀動物,堪稱“活化石”,瀕臨滅絕。小鯢科有9屬35種,中國有7屬15種,小鯢科成員體形很小,身長不超過25厘米。1889年,最早在湖北宜昌發現這種小動物,被定名為“中國小鯢”。1986年中國小鯢與國寶大熊貓一起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