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貴州日報資訊:記者10月11日從貴州省大鯢養殖現場會上獲悉,《貴州省大鯢資源保護與發展規劃(2010-2025)》已編制完成,根據規劃,10年后全省大鯢產業綜合年總產值將達70億元以上。
大鯢俗名娃娃魚,貴州省許多地方有野生品種。規劃提出,經過10至15年的努力,將在全省建立較完善的大鯢產業體系,實現全省年生產子二代幼鯢300萬尾,產值10億元;子二代商品成鯢240萬尾、產量600萬千克,產值60億元;實現大鯢產業從業人員10萬人以上,全省大鯢產業綜合年總產值70億元以上的總體目標。
據了解,目前,野生與人工馴繁的苗種與成鯢總資源量在60萬尾左右,供需矛盾日顯突出,市場價格不斷攀升。早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就有一噸大鯢換5臺卡車外加32噸小麥的出口記錄,近10年來國內外市場需求量更大,國內售價每市斤從2002年的500元升至2008年的800元,還供不應求,國外市場特別是東南亞市場每市斤售價高達3000元左右,但常常是有價無貨。專家預測,未來十幾年內商品大鯢僅能少量供應國際市場,國內市場仍呈求大于供的趨勢。近年,我省年繁殖大鯢苗種3至5萬尾,全省已有29個縣共51個點開展了大鯢養殖工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