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聞網資訊:深秋,正是海產豐收的季節。踏上珠海眾多的小島,驚喜連連,收獲多多。青口、扇貝、東風螺、“巴非哈”,還有鮑魚、白蠔……海島上,一串串叫不上名字的特色海產比任何時候更加鮮美、肥碩。
近年來,萬山區發揮海洋海島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科技興海”戰略,在發展海島旅游、倉儲物流業、海洋科技的同時,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深海養殖新路子,形成特色海產養殖新品牌。
特色海產養殖走出一條新路
萬山鎮副鎮長王勝介紹,近年來,萬山鎮重視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大萬山島的海膽、苦螺、狗爪螺、花甲等特色海產資源得到合理開發,生態環境得以保護,漁民收入增加。
萬山村村支書殷金好告訴記者,過去全鎮只有兩個比較好的養殖場,即萬山灣和東澳灣。發展海洋養殖業二十多年來,這里的環境和海洋資源改變很大,海水受不同程度污染,養殖條件越來越差,發展空間不大。近年在海水養殖專家指導下,漁民發展科技含量更高貝類筏式養殖、底播增殖,提高抗擊風浪的能力,收益增加,漁民從中嘗到了甜頭。
王勝介紹,海水養殖科技含量不斷提高。過去石斑類的種苗需要長期依賴進口,成活率低。現在,養殖技術提高,石斑魚的孵化及標粗在東澳新興養殖場和竹洲海基養殖基地試驗成功,解決了困惑漁民多年的難題。漁民老伯溫天送對此感同身受。他說,經過標粗后的石斑魚苗生長迅速,好養活,養殖效率與效益大大提高。不少養殖戶發展海水養殖的同時,還專事石斑魚苗標粗業務,收益不菲。
貝類養殖也是近年新嘗試。萬山投入近500萬元,建成果塘灣青口養殖基地,竹洲島鮑魚孵化養殖基地,東澳白蠔養殖基地,花甲底播增養殖基地等試驗養殖場所,開展多種特色海產養殖試驗,豐富了海島特色養殖品種。其中“巴非哈”的產量占到省內最大海產市場黃沙市場20%。墨西哥灣扇貝的養殖技術逐漸成熟,不斷推廣,東風螺的養殖試驗取得階段性成功。
龍須菜成為名副其實“發財菜”
記者了解到,天然海藻的價值越來越得到人們認可。龍須菜,這種溫帶紅藻,在萬山海域迅速推廣。記者在大萬山見到,大多數漁民都嘗試養殖或多或少的龍須 “發財菜”。漁民黃添福等告訴記者,龍須菜在海島上售價20元/公斤,各食肆、大排檔都有出售。據說可養顏瘦身、降血壓血脂,游客很喜歡。一些漁民正嘗試大規模養殖,為生產商供貨。專家預測,每畝年利潤超過5000元。黃伯說,漁民又多了條致富路。
據悉,日前萬山區與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興業公司簽訂了“院、地、企三方合作協議,首期投資3000萬元,共同建設桂山海域養殖基地項目;興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也大力推進海藻增養殖及其深加工利用”項目,注冊資本3000萬元的“珠海興業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圍繞海藻高值化利用共建產業孵化基地,推進 “萬山海洋森林再生計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