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我省白蝶貝資源家底已基本摸清。由省水產研究所承擔的《海南省白蝶貝自然保護區資源調查》項目近日已完成,調查結果顯示,我省白蝶貝自然保護區內白蝶貝資源量極其稀少,現有保護品種的種群規模過小,難以起到資源恢復的作用。有關專家呼吁,加強對白蝶貝的保護和管理,確保白蝶貝資源盡快恢復。
有關專家稱,白蝶貝的資源量已明顯下降。我省白蝶貝自然保護區近岸15米以內,白蝶貝資源已近乎絕跡,目前只有在20米左右水深處才能發現。而在上世紀80年代,在水深10米左右的水域就能采集到白蝶貝。
白蝶貝學名為“大珠母貝”,是一種雙殼類軟體動物。據專家介紹,白蝶貝是我國的重點保護貝類之一,已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
我省是白蝶貝的主要分布區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一帶,尤其以儋州市、臨高縣近岸海域資源最為豐富。
專家分析稱,導致白蝶貝資源量稀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保護區管理不到位。據了解,我省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在儋州、臨高設立了白碟貝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800平方公里,但保護區設立至今,尚未設立專門管理機構與人員,保護區管理經費也無保障,僅靠當地主管部門根據漁業法要求開展水產資源保護,從中列支部分經費用于執法活動,使保護陷于尷尬,導致白蝶貝資源遭受嚴重破壞。
專家建議,省有關部門應盡快設立保護區管理機構,落實人員編制和管理經費,使保護區管理逐步走向正軌。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白蝶貝的保護和管理,加大非法捕撈的處罰力度,確保白蝶貝資源盡快恢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