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楚網資訊:
今年,我市螃蟹產量突破2000噸。產量雖多,但由于近年來湖泊資源過度開發,螃蟹個頭卻逐年下降,蟹農出現“豐產不豐收”的尷尬局面。
事件/產量翻一番,蟹農還虧本
王軍民是汪仁鎮人,從1995年起,他在磊山湖承包湖泊養殖螃蟹。“那時候螃蟹利潤極高,每斤賣到上百元也毫不稀奇。一方面是因為數量不多,物以稀為貴;另一方面是因為質量好,螃蟹個頭都比較大。”據王軍民回憶,1995年,他承包的350畝湖泊僅產了1500公斤螃蟹,量雖少,但螃蟹的個頭卻比較大,公蟹平均每只225克,母蟹平均每只125克。近幾年來,他養的螃蟹產量逐年增加,以今年為例,總產量達3000公斤,但螃蟹個頭卻逐年下降,今年公蟹平均每只僅150克,母蟹平均每只僅100克。
“由于質量一般,品牌不響,螃蟹賣不出好價格。今年會虧本。”王軍民十分擔心今年螃蟹的出路。
現象/ 近兩成蟹農 難撈回本錢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我市螃蟹養殖業發展很快。江浙一帶許多老板過來投資,本地養蟹的人不多。那時的螃蟹質量好,除了供應本地市場外,還銷往江蘇、上海等地。尤其是河口的螃蟹,一度銷到香港。
“當時的螃蟹養殖戶中,95%的人都可以賺錢,尤其是江浙老板,一年掙幾百萬元很正常。”市水利水產局水產辦副主任徐順眾說,看到外地投資商養螃蟹賺錢,大冶、陽新等地許多水產養殖戶紛紛由養魚改為養蟹,掀起了一股養蟹熱。我市60萬畝的水產品養殖水面,有30萬畝被用來養殖螃蟹,分布在黃金湖、保安湖、網湖等水域。
大面積養殖,導致螃蟹產量“年年攀升”,今年螃蟹產量預計突破2000噸。 然而,“大養蟹”卻并未帶來“養大蟹”的結果。“如今螃蟹個頭同往年相比普遍變小,絕大多數只能銷往本地市場。保守估計,今年我市近兩成的蟹農可能難以撈回本錢。”徐順眾分析說。
原因/湖泊資源過度開發
“大養蟹”何以不能帶來“養大蟹”的結果呢?
業內人士分析,這主要與近年來湖泊資源的過度開發有關。俗話說“蟹大小,看水草”。 螃蟹是一種極為依賴湖泊資源的生物,它喜歡水質清凈、水草叢生、餌料豐富的生長環境。水草既可為螃蟹提供脫殼場地,又能凈化水質;而田螺作為螃蟹的天然動物性餌料,可極大提高螃蟹的品質。
按嚴格標準,在湖泊投放蟹苗時,每畝只能投放60只蟹苗,這樣既可以保證成蟹的質量,也能保證湖泊資源的循環利用,不致造成湖泊生態環境的破壞。但事實上,為一味追求產量,蟹農們每畝投放的蟹苗數量遠遠超過這一標準。有的大湖,蟹農們每畝投放的蟹苗數量高達1000只,超過標準的十幾倍!
業內人士指出,我市各大螃蟹養殖湖泊均存在投放蟹苗過量的現象。過量的蟹苗一方面吃掉底棲生物,導致水質越來越差;另一方面增大了螃蟹之間疾病傳染的概率。 在缺乏營養而環境又惡劣的地方生長,螃蟹個頭自然很難長大。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