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佛山日報報道 產業化運作招術高,萬頃洋成為全國羅非魚養殖質量安全規程試點
昨日,國家農業部在南海萬頃洋舉行項目推介會,推廣介紹國際通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技術體系的引進與建立,并確立南海萬頃洋為全國羅非魚養殖質量安全規程課題的試點單位,共同探討水產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面臨全球競爭 羅非魚出口好難
據介紹,目前我國水產養殖產量已占世界養殖總產量的2/3。而羅非魚———這個從國外引進,有“白色三文魚”之稱的產品,由于耐低氧、攝食性強,肉質白潔少刺,漸成為國內水產品中的重要成員,更是眾多企業家眼中閃爍著機遇和利潤的產品。近年來,中國的羅非魚產量每年以30%的幅度增長,而廣東羅非魚的產量已經達到每年39萬噸,出口創匯達6000余萬美元,占到全國羅非魚出口量的六成。
但是,面對全球日益激烈的貿易競爭,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水域污染、資源衰退;有的地方只重產量,不重質量,水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較突出;出口水產品檢驗出藥品殘留量超標的事件屢有發生,并成為出口貿易的重大隱患。
南海羅非魚 產業化運作招術高
雖然羅非魚養殖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目前國內羅非魚普遍存在品質較低、規格較小、出口的產品以凍魚為主,價位低,產業加工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出口產品單一,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等問題。
而在南海區里水鎮,經過短短幾年的摸索,已經形成了魚苗養殖、飼料生產、回收加工的羅非魚產業化運作模式。目前,全鎮從事羅非魚的農戶已發展到70多戶,全鎮羅非魚養殖總面積達到3000多畝,培育出了全省最大從事羅非魚產業的專業企業———科達·恒生水產有限公司。“科達·恒生”年產魚苗205億尾,成魚養殖8000噸,水產飼料年產5萬噸,成魚收購3萬噸,并與當地一家臺資罐頭加工廠長期合作,專門出口歐美市場。
“南海經驗” 將向全國推廣
為了應對農產品進出口中遭遇的技術壁壘,國家農業部已經著手探索建立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希望以點帶面,促進行業有效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目前,廣東已率先實行標準化生產,按照國際通行標準進行羅非魚的養殖和出口。
昨日推介會上,國家農業部通過現場參觀萬頃洋的羅非魚產地,對產品進行調研分析,確立了南海萬頃洋作為羅非魚養殖質量安全規程試點單位,共同探討形成行業標準,規范水產養殖的安全管理。屆時,還將把“南海經驗”向全國羅非魚養殖行業推廣。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