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河蝦漸失水產優勢地位
發布時間:2009/11/15 10:05:13 來源:都市快報 編輯:吳佩佩
我來說兩句(0)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都市快報訊: 河蝦10-20斤,明蝦和沼蝦各800多斤,這是本周世紀聯華水產采購統計出來的每天進貨量。天氣轉涼以后,河蝦銷售已經進入尾聲,從廣東空運來的明蝦和沼蝦卻賣得轟轟烈烈,河蝦即使在9月份大量上市的時候,每天最高銷售額也只能沖到600多斤。
河蝦越賣越少
“昨天我們只采購了10斤河蝦,現在只有一兩個門店還在賣,主要供應提前預訂的消費者。”世紀聯華水產采購部的吳軍說。超市不愛采購河蝦的原因,一是本地貨源太緊張,二是河蝦個頭小、損耗大,“這種天氣條件下,幾乎要損耗50%。”
和河蝦的這些缺點相比,明蝦和沼蝦就好“伺候”多了,貨源穩定,不容易死,“天氣越冷,這種優勢就越突出。”吳軍說,對水產采購來說,明蝦和沼蝦顯然比河蝦更討人喜歡。
“本地河蝦只有德清供應,價格高,貨源緊。”吳軍說,所以超市只能從江蘇進一部分河蝦,作為采購湖蟹時的“附帶品”,可是像明蝦和沼蝦,不但在春夏季節有本地養殖的充足供應,秋冬季又能從廣東空運,克服了季節限制,“現在連上海、江蘇都有供應,采購非常方便。”
在吳軍的印象里,2006年以前,河蝦還是杭州市場上最主流的蝦,明蝦、尤其是沼蝦的崛起直接撼動了河蝦的霸主地位,就是這兩三年間的事情。
河蝦的地盤是怎樣被瓜分的
“老底子杭州人喜歡吃河蝦,早十幾年前河蝦還是完全統治杭州餐桌的品種。”中國烹飪大師、杭州酒家總經理胡忠英說,以前不管是在杭州的酒店還是家庭,吃的一律都是河蝦,個頭大的做油爆蝦,小的做蝦仁,再小點的借點鮮味做蘿卜絲河蝦,比如杭州名菜龍井蝦仁,就是在河蝦最盛產的春夏之交做的一道當季菜,而過去婚宴上一定要上的菜則是鹽水河蝦。角落頭食神“老頭兒”油爆蝦更是一度風靡杭州。
那其他各個品種的蝦是怎么樣一步步蠶食了河蝦的江湖呢?
胡忠英說,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粵菜館的引進,杭州人開始知道了基圍蝦。這種白灼、蘸醬料吃法的高端品種逐步替代河蝦出現在婚宴上。直到現在,基圍蝦還是日常消費主流品種里最高檔的蝦,在宴請餐桌上保持著“一蝦”的地位。
明蝦最早是作為“山寨版”基圍蝦而涌進杭州市場的,因為都是從廣東進來的,在基圍蝦季節性缺貨的日子里,明蝦就登場了。明蝦最大的優勢是價格低廉,像外婆家最早推出的熱賣菜式珊瑚蝦,就是因為采用了明蝦控制成本,讓普通消費者在餐廳里能低價吃上一大鍋蝦。“去年夏天上市量最大的時候每斤采購價才7-8元。”吳軍說。明蝦最便宜的時候,本地論壇19樓的美食版塊上,精明的主婦們不停地交流明蝦的各種做法,還有人一次買很多斤曬蝦干。可以說,明蝦的江湖地位完全是靠“親民”建立起來的。
這兩年才來杭州闖江湖的沼蝦,則是以頭大肉厚為招牌,因為做法的多元化受到飯店的青睞。沼蝦目前的采購價是8-10元/斤,大量上市時價格更低,“現在賣得最多的就是沼蝦,用量是基圍蝦的兩倍,別的蝦我們用得很少了。”白鹿餐廳負責人說,請客用基圍蝦、家庭消費吃沼蝦,這幾乎在餐廳里形成定勢。在杭州還出現了像臺海灣活蝦館這樣專門賣沼蝦的連鎖餐廳,發展的勢頭有點像當年的小龍蝦館。“烹飪方法對品種的推廣也很關鍵。”臺海灣負責人沈彬良舉例說,杭州人吃了幾十年河蝦,做法又一直是那幾樣,可能有點“審美疲勞”,這也給了沼蝦崛起的機會。
本地河蝦養殖面積逐年下滑
因為河蝦的特性適應不了長途運輸,外地河蝦也對不上杭州人的胃口,所以杭州市場上的河蝦都是以本地供應為主。個頭小,供應緊,是河蝦在群蝦大戰中被其他品種猛攻的軟肋。從1992年就開始養殖河蝦、并且主要供應杭州市場的湖州德清,河蝦養殖面積從2002年最高峰時的將近10萬畝逐年下滑,到去年,河蝦養殖面積已不足5萬畝。
很多蝦塘在不養河蝦以后,養了甲魚、黑魚、明蝦,這是因為一畝蝦塘只能養出100多斤河蝦,卻能養出1000多斤明蝦,如果養黑魚的話,產量甚至能上萬斤。河蝦個頭小,卻最占地方,這是養殖戶們對河蝦的形象描述。就像河蝦要住10平方米的宿舍,而明蝦卻只用1平方米,單位產出的效益自然就有了差別。
德清要讓河蝦雜交增產
“不過,養河蝦是投資門檻最低、風險最小的。”德清縣農業局水產站李站長說,現在,在德清三合鄉,河蝦養殖保持了最完整、穩定的規模,農戶捕撈的河蝦每天在當地市場交易之后,根據訂單直接運往杭州的各個農貿市場,“河蝦鮮嫩,傳統杭州家庭還是喜歡吃河蝦。”而因為產量的減少,河蝦的價格行情一年比一年高,當地采購價基本能維持在30元/斤左右。
河蝦的個頭小,是因為它的自然特性決定的,河蝦繁殖快,一個蝦塘里經常是四代、五代同堂,自然近親繁殖導致品種退化,不能像人工繁殖、規模養殖的明蝦、沼蝦那樣個頭大且整齊,河蝦的品種改良也是德清縣現在努力在做的一件事情。“比如引進外地優良品種,搞雜交,提高產量和個頭。”李站長說,在三合鄉,也有養蝦大戶在進行這樣的探索。由于近年來德清清溪公司等農戶“稻田養鱉”的生態模式獲得成功,目前也有養殖戶準備進行“蝦稻混養”模式,以便能同時提高河蝦和優質水稻的產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