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廈門商報資訊:
 |
每年10月下旬,是大嶝頭水紫菜的收割期 |
直到上周末,廈門才有入冬的樣子。也因為如此,從10月下旬開始收成的紫菜爛了大一片。記者調查發現,這直接影響到了今年大嶝頭水紫菜的生產環節、二次加工環節甚至消費終端。
對于大嶝的紫菜養殖戶來說,今年不算是“好年冬”,從10月下旬開始收成的紫菜,由于遭遇“暖冬”而爛了一大片。不過,又因為歉收,較之往年賣了好價錢———“頭水”(第一次收割)紫菜今年收購價每公斤至少60元。
“往年10月下旬早就轉冷了,可今年廈門到上周末才有點入冬的樣子。”一位大嶝老伯說。眼下,正是頭水、二水紫菜的收割期,因為量減價漲,不少廈門市民“蠢蠢欲動”;而記者也發現,因為今年散賣價錢“不賴”,許多養殖戶將主要銷售對象轉向了散戶。
散裝銷售市場大
“我上周剛回家拿了25公斤紫菜,現在只剩下3公斤了。”網友“豬鼻子朝上”(簡稱豬鼻子)告訴記者,作為“非專職賣家”,他從今年10月中旬就開始在QQ和廈門各知名論壇上發帖提供大嶝紫菜的預訂信息,不到10天,銷售量加預訂量就超了40公斤,頭水紫菜甚至賣斷貨。
“豬鼻子”是大嶝人,所賣紫菜都是父母下海養殖,采用最原始的人工采割、手工生產的。“雖然方式落后,但勝在天然純正,這也是大嶝紫菜廣受青睞的最大原因。”“豬鼻子”說。
紫菜養殖受育苗時間、海域、水流頻率、水溫、降水量、氣溫及風的影響很大,紫菜屬“冬菜”,如果天氣過熱就會因“缺氧”而容易腐爛。“今年紫菜總體產量少就是受到了上述一些因素影響。”
“豬鼻子”以散戶的身份做紫菜買賣已經快1年了。據他介紹,買紫菜的大多是25歲至40歲的上班族,這一情況代表了現在整個市場的購買群。至于頭水紫菜的定價,前年差不多是每公斤40元—50元,去年每公斤60元—70元,今年則漲到每公斤80元。
紫菜歉收價錢高
大嶝紫菜每年秋季(大約在農歷7月15日)開始育苗,經過45天至60天的熟成期,就是頭水紫菜的收割期了。一般紫菜可分五次收割,每隔15天收成一次,紫菜的質量隨著收割次數的增加而遞減,所以頭水紫菜身價最高。
據了解,上個月底,小嶝頭水紫菜收割,每公斤甚至賣到了100元。進入11月,大嶝的頭水紫菜開始收割,價格慢慢降了下來。不過,值得指出的是,即便在大嶝,各處的紫菜售價也不一樣,比如雙滬價錢在70元/公斤,東埕、北門和陽塘大概在60元/公斤,這也是“看菜色定價位”。
近幾年,隨著大嶝紫菜的口碑在市民中越來越好,像“豬鼻子”父母這樣的紫菜養殖戶也漸漸選擇將原本賣給收購商的紫菜直接賣給消費者,今年更是如此,因為可以賣個較好的價錢。
據翔安區嶝翔水產品加工廠負責人陳清廉介紹,今年他們加工廠收購了部分紫菜,加工成紫菜湯包等產品后銷往廈門各大超市。今年紫菜產量減少,對他們的生意或多或少有影響。
延伸閱讀
鮮紫菜備受青睞
在廈門島內,市民購買大嶝紫菜最常見的方式多是曬干成方形或圓形的紫菜片,殊不知,剛出水的鮮紫菜更為鮮美。
紫菜的類型有很多,大嶝紫菜屬壇紫菜類型,主要區別于長江以北盛產的條斑紫菜。關于大嶝紫菜,“豬鼻子”有著很專業的形容:“紫菜為紫紅色或黑紫色,細而短、長,葉面較嫩,攤開后有海藻芳香氣味撲鼻,干燥無潮濕感,細、嫩、順滑入口。”
這樣的鮮紫菜只能在大嶝才買得到,用它來做炒紫菜、紫菜湯、紫菜煲,可謂一絕。每年11月到次年1月,總有很多游客到大嶝旅游,不忘品嘗“鮮紫菜菜肴”。包括國貿金海灣、浯江美食城、金海岸及各式排檔的“鮮紫菜菜肴”,都很有人氣。更有旅客在大嶝購買干紫菜后,還捎上一些鮮紫菜。據稱把鮮紫菜放在冰箱的速凍格,可以保存較長的時間。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