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年仙子”桃花水母的芳姿。
在人們的印象中,水母是海生動物。如果有人說,玉林也有自然生長的水母,你相信嗎?不要不信,這是真的!這種水母另有專門的稱呼,叫作“桃花水母”。
校園水池驚現“小怪物”
“哎,你知道嗎?有人撈到‘水母’了!”11月9日,一條消息在玉州區七中的學生中傳播著,聽到消息的人都感到十分詫異:“玉林哪來水母?”可是,當有人拿出樣本,并稱這是在教學樓前的景觀池中撈起的時候,聽到消息的人也興奮起來,急忙趕到水池邊看稀奇,抓水母。
最先發現水母的是一位初一學生。他們首次開設了生物課,學生們都很感興趣。這位學生就跑到教學樓前的景觀池,想撈幾只浮游生物觀察一番,不想一杯子下去,撈上來3只形似水母的“小怪物”。這“小怪物”外形象一把撐開的傘,或一個倒扣的碗,傘邊緣有許多細線狀的短短觸手,有4片唇。它通體透明,微帶乳白,指甲般大小,由傘部的收縮及觸手的上下運動而浮沉水中,形似水水母。可水母哪有這么小的?
這事很快在同學間傳開了。瞧,一下課,水池邊就圍滿了捉“水母”的學生。學校發現學生們的捕捉行動后,怕有危險,立即禁止學生在水池內捕捉任何東西。此令一下,懷著好奇心的學生,便只能一下課就久久圍在水池邊,不斷察看這種奇異生物,真是心癢癢哦!
就是這個池子里出現桃花水母。
“小怪物”原來是“桃花水母”
這奇異的生物到底是什么呢?筆者開始查找資料,終于解開了池中生物的神秘身份。原來,這是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又名桃花魚 、水螅水母,棲于淡水,故又名淡水水母。筆者查閱資料發現,2004年對桃花水母的報道頻頻,分布北至京津地區,南至長江流域一帶。報道則一律宣稱,這是一種原始低等無脊椎動物,最早誕生于約5.5億年前,被喻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其活體極為罕見,是瀕危野生動物,2002已被列為世界最高級別的“極危生物”,有些地方甚至為此設立了專門的自然保護區,因此又將之稱為“水中國寶”、“水中大熊貓”。因其游動姿態輕盈,還有人美其名曰“億年仙子”——這個稱呼可謂傳神。
今年7月,終于有專家出來澄清:我國自1907年至2002年間,共有14省53市、縣發現有桃花水母分布,有些地區只發現一次,而少數地區幾乎年年出現。我國桃花水母的種類多、分布廣、記錄早,并非“水中大熊貓”,因此這個種群既不稀罕,也不瀕危。
的確,桃花水母在我國古代就有記載,在湖北秭歸香溪最多見。湖北秭歸是古代佳人王昭君的故鄉,相傳,桃花水母是昭君的淚變成的——昭君出嫁匈奴前夕回鄉省親,辭別父老鄉親那天清晨,香溪兩岸桃花盛開,父老鄉親沿岸送別,昭君坐在船頭,為故鄉彈奏最后一曲。隨著憂傷的琴聲,兩岸桃花紛紛落下,昭君的一滴滴淚珠滾落在花瓣上,化作無數桃花水母,代昭君陪伴著故鄉的山水。“春來桃花水,中有桃花魚。淺白深紅畫不如,是花是魚兩不知。”古詩中的“桃花魚”,便是桃花水母。
盡管桃花水母不是“水中大熊貓”,但在玉林出現,也算稀奇了。
桃花水母喜光,天冷后數量急劇減少
11月14日,筆者再到玉州區七中探訪桃花水母時,發現池中桃花水母的數量已經非常少,好不容易才發現幾只。為了留下桃花水母的倩影,筆者撈回家給其拍照,發現桃花水母總喜歡游到光照的一面,這給拍攝帶來不少麻煩。不過,筆者也因此尋思:桃花水母恐怕是喜光、喜暖的浮游生物,校園里的桃花水母變少了,是不是因為這幾日天氣變冷的緣故?
據了解,桃花水母會突然出現,經數日或十數日后又悄悄地消失。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資訊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