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甘肅日報資訊:隴南山澗溪流中大鯢輕輕游弋,甘南高原湖泊里石花魚跳躍濺水,蘭州黃河濕地蘭州鯰重現水中,這是記者今天從全省漁業資源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的視頻上看到的一幕。甘肅省加快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區建設,依法打擊污染漁業肇事者,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取得了恢復向好趨勢。
甘肅省境內黃河、長江、內陸河等水能資源豐富,聚集著秦嶺細鱗鮭、厚唇重唇魚、大鯢等眾多國家重點野生水生動物和珍稀土著魚類,但隨著人口增長、環境變遷、水電站建設等,破壞了水生動物的棲息環境,許多水生生物資源瀕危甚至滅絕。甘肅省加強保護區建設,先后建成了文縣白龍江大鯢、漳縣秦嶺細鱗鮭、黃河瑪曲青藏高原土著魚、康縣大鯢4個省級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批建了黃河上游特種魚類等5個國家級和6個省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保護區內嚴禁旅游、開發、捕撈,為水生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的棲息地。同時,開展科研、救護、繁衍、放流活動,已成功人工馴養繁殖了大鯢、齊口裂腹魚、細鱗鮭,加快了水生野生資源的繁衍生息。
甘肅省依法保護水生生物資源,2006年起對黃河、長江、內陸河干流及支流等全省所有水域實行全面禁漁,禁漁期5年,恢復了魚類種群,調查發現,黃河甘肅段已恢復蘭州鯰等魚類40多種。同時整治漁業污染事件,省漁業環保站于2008年7月獲得省政府頒發的行政執法資格證后,調查漁業污染事故12起。調解處理了白銀某公司污染漁塘一案,依法調解賠償受害者經濟損失31萬元;調查處理了西氣東輸二線施工污染祁連雪冷水魚繁育中心一案,事故方賠償損失5萬元;立案查處隴南徽縣白家河天然水域漁業污染事故,責成肇事方賠償漁業經濟損失25萬元,提高了社會保護漁業資源的意識。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