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不良蝦販4刀宰客 查兇了就干最后一票
發布時間:2010/1/10 0:39:14 來源:天府早報 編輯:吳佩佩
我來說兩句(0)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因為要給兒子做清蒸蝦,6日上午11時,年輕媽媽喻梅再次踏進青石橋水產市場。這次,喻梅專門從網上學了“買蝦防騙秘笈”來闖“江湖”,因為青石橋水產市場的部分不良蝦販會玩缺斤少兩、暗中調包、拖泥帶水等等各種坑蒙伎倆,喻梅是被宰痛了。
同喻梅一樣,很多普通消費者都被青石橋水產市場的蝦販們逼著總結出一套“防騙秘笈”,并與之展開暗戰。
A篇
江湖風波之暗戰
【江湖行事,總是險深似海。行走青石橋水產市場蝦店就如同踏進“江湖”,陷阱無處不在。】
菜鳥初入“江湖”接連遭宰
喻梅第一次去青石橋水產市場買蝦是在兩年前,她花了一兩分鐘就完成交易。哪想到10多分鐘回到家后,原本活蹦亂跳的“蝦米們”死了一大半,再過秤,足足少了三兩多。
第二次,喻梅提高了警惕,選好蝦后跟著老板寸步不離。但最終還是被騙,裝蝦的黑袋子中不知何時被加了許多水。第三次去,喻梅盯得更緊,但還是遭騙了:3斤鮮蝦,居然大部分都是死了幾個小時的次等蝦!
雖然一次次在與商家的斗智斗勇中失敗,但喻梅還要繼續到青石橋市場買蝦,一方面是不愿服輸,一方面是“青石橋市場的蝦在市中心、很方便。”
“暗戰”商販 學秘笈買蝦成“精”
其實,喻梅并不是第一個有類似遭遇的消費者,青石橋水產市場部分商販坑蒙消費者的事件屢見不鮮,也多次被媒體曝光。網上也有許多消費者在進行聲討,并分享防騙經驗。網友“一劍飄飄”稱,自己去買蝦,都會說自己家就在樓上。網友“peach230”則表示:“每次去買蝦,老公都會在腰上掛一把鉤鉤秤,故意讓賣海鮮的看到。”……
6日上午,喻梅決定再去青石橋市場買蝦,她把網友的經驗連同自己的總結,變成“買蝦防騙秘笈”牢記在心:不要用黑口袋裝蝦,不加水、不充氧,買了就去公平秤上稱。
這次她沒遭騙,因為就在老板打算掉包的時候,她一眼發現了。
記者體驗“江湖”挨騙真容易
上午11時過,市場盡頭的前程海鮮經營部門口,泡沫盒子里放著活蹦亂跳的基圍蝦。“28元一斤,很新鮮的。”操外地口音的女老板很熱情,再三保證隨便挑,保管稱夠。待記者選好后,老板將裝著蝦的黑色塑料袋往一米外的電子秤上一擱:“1.3斤,36元。”隨后,記者將蝦放到二樓的公平秤上:少了一兩。接著,在市場工作人員的監督下打開袋子一看,蝦竟然被調包了,大部分蝦都已死翹翹。
工作人員隨即帶記者來到之前買蝦的店。老板見狀,立即將蝦接過去丟在地上,并給記者重新稱。“你們怎么搞的?之前可是從來沒有消費者投訴的。”在工作人員的質問下,老板有些不好意思,說蝦死得快,難免有一兩只死蝦。
B篇
江湖秘史之手段
【江湖兇險,也非一日之寒。青石橋水產市場蝦販們的坑蒙詐騙,從最初的膽小行事,到現在的隱秘“作案”,作風、手法都在不斷發展、演變。】
三個階段發展 技術含量越來越高
在幾名知情人看來,青石橋市場部分商家坑蒙之事,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演變。
第一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從兩條農貿街上的水產品(海鮮類)開始發端。“當時查得非常嚴,沒幾個人敢膽大到頂風作案的。”
第二階段大致是2002年到2008年,是“江湖”全盛期。外地人幾乎壟斷了青石橋市場的水產行業,“加水、調包、以次充好、坐地漲價,他們明目張膽地整。”
第三階段從2008年下半年一直到現在,在新一輪打擊、查處之下,兇險的“江湖”看起來平靜了許多,其實“現在低調得多了,很難現場逮到把柄。”
主要手段曝光 萬變不離其宗
據知情人講,部分蝦販主要有以下幾種坑蒙手法:首先是調包。過秤時,趁你不備,用一袋提前準備好的死蝦調包;二是把秤放在離購蝦者較遠的地方,趁機耍秤,或者重新解密電子秤;三是拖泥帶水法。有的老板動作麻利,趁顧客還沒看清楚時就已迅速連蝦帶水一起放入袋中;四是坐地漲價。當坑蒙難以得逞后,蝦販們會立即把價格抬高,稱市場價格變化大,隨時都在變。
C篇
江湖掃蕩之打擊
【江湖陰謀,總有破除之時。青石橋水產市場蝦販們的坑蒙伎倆雖遭到多部門的聯合整肅,卻鋤不去這塊毒瘤;江湖之事,與行走江湖者皆有關聯,不僅是蝦販、還有消費者。】
舉牌提醒坑蒙卻屢禁不絕
2006年到去年上半年,青石橋市場工作人員連續配合質檢部門對商販所用的秤進行清查,此后,市場再無“問題秤”。同時他們又在市場內安設公平秤,由專門督察人員值守。此外,在市場顯要位置還張貼了“購蝦特別提示”。
打擊力度最大的時候,工作人員長期舉著提示牌在市場里游走,見消費者就提醒、有交易就上前監督。“只能盡力去防止這類事件發生,但我們確實沒辦法完全解決。”市場楊經理說。
惡性競爭歪招保“利潤”
楊經理說,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是商販們惟利是圖、僥幸心理極強。“正路不好走就想歪點子,大不了卷東西走人。”
青石橋市場的主管部門,錦江區工商局鹽市口工商所的一位負責人分析說:“江湖之事”屢禁不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商販之間形成了惡性競爭,把蝦、蟹等水產品的價格壓到了最低,無法獲得更多的利潤,商販便想出諸多歪招。
消費者縱容是難禁之源
“消費者也在姑息縱容。”楊經理說,去年5月份,一位老大爺買了6斤鮮蝦被耍1斤半的秤,找到市場辦公室尋求解決。誰知被商販一番“訴苦”后,老大爺當即表示不追究此事。工作人員意欲勸說,卻被老大爺一頓臭罵,“說了不追究了,你們咋不知好歹地還管閑事呢?”事后,商販給老大爺換了新蝦,并多送三斤鮮蝦。“由于老大爺的不配合,對商販涉嫌坑騙無法取證,商販就這樣逃過一劫。”楊經理覺得很無奈。
早報記者 王晶城 關義霞 實習生 陳軍旭攝影華小峰
撥打86757777
講述你的“戰斗”經驗
你在青石橋購買水產品有過怎樣難忘的“戰斗”經歷?你是否也曾遭遇過活蝦變死蝦?遭遇過短斤少兩?又或者,你是否總結出了更詳細的黑心伎倆?
你覺得出現這一怪象的根源在哪里,該如何解決?今日,本報開通熱線86757777,邀你一吐為快!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