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路通了,家門口就買活魚了
“給我撈兩條最大的!”
“老板,我還要一條!”
……
近日,記者在四川省涼山市金陽縣派來鎮天地坪村,看見剛修好不久的通村公路口,村民們把一輛載魚的拖拉機圍得水泄不通,有的不停地向老板吆喝著要魚,有的催促過秤的人動作再快點,還有幾個心急的年輕人甚至爬到拖拉機上,自己伸手到桶里去撈魚。賣魚的老板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即便是4個人分工合作,也個個滿頭大汗,忙不更迭。
同行的阿力老師告訴大家,本來該村村民過年過節的傳統佳肴是坨坨肉和酸菜湯,今年通村公路修通了,賣魚的老板把魚送到家門口,就全村家家戶戶都興吃魚。正說著,對面走過來一個老媽媽,60歲左右,一邊走一邊不停地嘀咕,阿力老師用彝語問了才得知,這個老媽媽從來沒吃過魚,更別說煮魚了,她買了3條回去,砍成坨坨和豬肉一鍋煮,結果到豬肉煮好撈出鍋,那魚就只剩骨頭了,簡直一點吃頭都沒得。我們正在給老媽媽講魚要做湯吃,不宜煮的太久時,后面一個五十歲上下的男子用背簍背了大半簍喘著粗氣跑過來。我們問他買這么多干嘛,他說:“從來沒吃過這新鮮物,我買50斤給娃兒家外婆送去。”聽我們說魚不能放久,死了就不好吃了,他趕緊扭頭跑回去問可不可以退掉,賣魚老板說:“咋樣,我都給你說放不得你不信,快點拿過來,人家這幫人還沒買到。”那幫來晚了沒買到魚的人一邊埋怨這個男子貪心,一邊又去搶購他退回來的魚了。
阿力老師也興奮了,向大家介紹說:“天地坪村地處二半山,氣候好,水土肥,養豬、養牛、養羊樣樣能賺錢,再加上青花椒、白魔芋及外出務工,全村100余戶人家年收入上萬元的就占多半,還有不少十萬元戶,吃穿不缺,缺的就是路,今年通村公路修通了,魚直接拉到村口,當然家家吃魚。”
據了解,金陽縣67%的土地是山地,余下部分是坡地,“路無三尺寬,地無半畝平”,交通不便成了該縣經濟發展的瓶頸。“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金陽縣委縣政府將發展的突破口鎖定在交通建設上,打響了農村公路建設攻堅戰,目前,全縣公路里程達1088.3公里,其中省道90公里,縣道3條194.5公里,鄉道17條332.7公里,村道62條471.1公里,將在“十一五”期間投資3億元完成21條495.4公里通鄉油路、89條858公里通村公路建設,許多像天地坪村這樣地處高山、二半山的村寨也通了公路,群眾的生產生活得到了較大改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