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昨天,在全國水產技術推廣工作會議上,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曹豫說,今年我市水產品的產量將力爭達到28萬噸,其中將有8000噸養殖“土著魚”游上市民餐桌。
守著兩條江
本土產魚不夠吃
許多市民認為守著兩條大江的重慶城并不缺魚吃,現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曹豫對此連聲說“不”,“據統計,全市一年水產品的需求在50余萬噸,但2009年,我市的水產品總量只有24.5萬噸!
曹豫說,在上世紀80年代,市民想在市場上吃到活的養殖魚,是很困難的事!拔覀冊谑袌錾腺I到的魚,絕大部分都是池塘養殖,大江大河并不適合魚類養殖。而當時重慶城可以用于魚類養殖的池塘,幾乎沒有。”
從1984年開始,我市才逐步將部分灌溉所用堰塘,開發用以魚類養殖,“經過多年努力,現在市民已經能夠隨時在市場上,購買到新鮮的活魚!
曹豫說,今年我市水產品的總量將力爭達到28萬噸。到2012年,我市水產品總量將超過35萬噸,自給率將從現在的近50%,逐年增加,達到70%。
產品多樣化
發展養殖“土著魚”
大江環繞的重慶城,天然魚類品種豐富,為了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我市今年增殖放流數量將達到6000余萬尾。曹豫說,“通過增殖放流,我們可以保護江河的生態環境,保護子孫的‘飯碗’。”
據統計,我市有天然魚類180多種,其中長江魚類153種,長江特有魚類112種。大口鯰、白甲、中華倒刺鲃、胭脂魚、巖原鯉等魚類雜交時所選用的雌雄性個體(即親本),在長江流域地區處于前茅。
為了讓市民吃到更多美味的魚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正努力開發養殖“土著魚”,豐富市民餐桌。曹豫說,從2010年開始,我市計劃在大口鯰、翹嘴江鲌、中華倒刺鲃、胭脂魚、巖原鯉、泥鰍、黃鱔等“土著魚”開發上去突破。
曹豫說,我市今年將力爭一個區域、一個區縣形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一定影響力的優勢“土著魚”產業,全市“土著魚”產量達到8000噸以上。
“小”上做文章
小龍蝦將成大產業
晚上,游走山城大街小巷的大排檔,“麻辣小龍蝦”的廣告隨處可見。曹豫說,愛吃小龍蝦的重慶人將有口福了。今年,我市將在適宜地區,試驗推廣養殖小龍蝦,并逐步擴大規模,使小龍蝦成為繼泥鰍之后,我市又一個小水產品發展為大產業的品種。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