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為確保三峽蓄水后庫區水質良好和三峽壩上水域通航安全,截至25日,被稱為壩上庫首第一縣的湖北省秭歸縣已拆除壩區水域的5600口養魚網箱。該縣同時計劃建設鱘業生態園,用來安置網箱中的鱘魚,發展經濟回報較高的魚子醬產業。
三峽水庫2003年蓄水以來,大壩上游近壩水域網箱養魚規模逐步擴大,這促進了當地部分三峽移民的就業和經濟收入的增加。但網箱養魚妨礙船舶通航安全,擠占船舶待閘錨地,污染庫區水環境。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秭歸縣從去年10月開始拆除該縣境內的所有7509口養魚網箱。當時這些網箱中有3000多噸活魚,涉及8個鄉鎮的181戶漁民和600多名從業者。為減小移民損失,縣政府制定了補償方案,并想方設法引進客商幫助銷售。
記者從縣農業局獲悉,目前仍有近2000口網箱尚未被拆除,其中有活魚近1000噸,主要為鱘魚。據介紹,鱘魚養殖周期較長,現在部分鱘魚已達產卵年齡,魚卵制成魚子醬后的市場價格是鱘魚肉的上百倍。若網箱拆除后將這些鱘魚賣肉,養殖戶將蒙受很大損失。
對此,秭歸縣政府積極扶持“鱘魚上岸”工程,計劃建一座鱘業生態園,鼓勵養殖戶繼續發展鱘魚養殖和加工業,進行魚子醬、鱘魚罐頭、魚皮加工生產,首批將有40萬公斤鱘魚被安置在園內。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