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海洋污染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嚴重,海水中含有我們熟知的重金屬、農藥等污染物,而另一位“隱形殺手”有機錫卻鮮為人知,其危害極大,會導致荔枝螺等海洋軟體動物變性,破壞生態平衡,危害人體健康。筆者日前獲悉,廣東省深圳市西部的蛇口、深圳灣海域已經發現嚴重的有機錫污染。
海水下潛藏危機
筆者和專家一起來到紅樹林海濱公園,正值早晨漲潮時段,能聞到海風中帶著一股臭味。深圳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鄧利博士說:“海濱的臭味是該區域海水富營養化的結果,這里的海洋已經受到多種污染,其中有機錫污染較為嚴重。”
鄧利博士介紹說,海洋中微量的有機錫就能對海洋生物產生毒性,導致腹足類海洋生物(如螺、貝類等)發生雌性雄性化的性畸變,部分雌性螺類甚至因此長出了雄性的性器官,喪失了繁殖功能,最終導致多數螺、貝類種群衰退。
海產品安全受威脅
對海洋環境的變化,許多深圳市民也有親身感受。家住碧海云天的孫先生說,上世紀90年代他剛來深圳時,駕車從濱海大道經過,總能看到深圳灣海上星星點點的漁船,但近幾年,那種海上漁歌互答的詩意畫面已經消失。
有專家指出,深圳海域的近岸捕撈已基本失去提供水產品的能力,海水污染是主要原因之一,除了我們熟知的重金屬、農藥,有機錫也是其中一類鮮為人知的污染物。
鄧利博士介紹說,有機錫對海洋生物的污染必將給人類食品安全造成極大威脅,人類如果長期大量食用含有機錫的海產品,不僅會產生內分泌毒性,還會影響胚胎發育、神經系統及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甚至引發腫瘤。
污染物從哪里來?
筆者隨專家來到距紅樹林公園30分鐘車程的赤灣集裝箱碼頭,不少船舶在海上穿梭來往,碼頭上一派繁忙景象。放眼望去,海上有50多艘各類船只,其中大型遠洋貨輪就有4艘。
“殺手就在船底。”鄧利博士表示,“在海洋航運及海洋作業中,船舶、海上平臺底部常使用含有有機錫化合物的涂料,以防止海洋附著生物對船體的污損。上世紀60年代以來,有機錫的使用延長了海洋建筑和船舶的使用壽命,減少了燃料消耗,降低了維修費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隨后的研究表明,此類涂料中的有機錫是迄今為止人為因素大量釋放入海水環境中的最毒的化學品之一。”
專家解釋說,蛇口港區的有機錫污染相對較重,一方面,因為此海區除了有大噸位輪船停靠的赤灣、蛇口集裝箱碼頭外,還有蛇口客運碼頭、蛇口漁港、東角頭碼頭等多個碼頭,船舶停靠量很大,有機錫釋放進海水中的幾率較高;另一方面,可能此海區緊連珠江口,珠江口承接了大量工業、農業排污,其沉積物中已經發現了不同程度的有機錫污染,這也加劇了蛇口港海區的污染。
據統計,深圳灣海區的有機錫濃度較低,但有機錫降解產物濃度較高,并可能存在未知有機錫類高污染物質。一方面,由于蛇口港海區海水中的有機錫向深圳灣不斷擴散,而且紅樹林海區位于深圳灣頂部,海水的交換稀釋作用較弱,導致污染物逐漸積累;另一方面,深圳灣接納了深圳河、新洲河、鳳塘河等的河水,其中含有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工業廢水可能加重了污染。
相關標準尚未出臺
深圳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周凱博士說,有機錫的監測對實驗儀器設備和研究人員的要求比較高,由于國家尚未出臺有機錫的相關檢測標準,所以各級政府的相關部門從未大面積系統性開展對有機錫的專項監測,相關歷史數據資料比較缺乏。
他介紹說,從專業角度講,有機錫是海洋“特征污染物”中很難降解的一類物質,海洋監測部門今后將根據全國海洋監測工作的安排,結合深圳市環境狀況的實際,有步驟、有計劃、有次序地開展對此類物質的監測和研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