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月11-12日,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組織的專家組赴浙江省三門縣,就“中國青蟹之鄉”稱號進行復審。專家組參觀了泓馬海水養殖合作社青蟹籠養基地、國家青蟹原種場(在建)和臺州三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對該縣青蟹產業近年來的養殖生產、加工及產品質量認證等方面進行了實地考察,并認真聽取了相關匯報。
三門縣自從2004年取得“中國青蟹之鄉”稱號以來,又陸續獲得了中國名牌農產品、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著名品牌、三門青蟹中國研究基地等榮譽稱號。通過成功實施品牌戰略,規范產業管理,重視質量安全監管,使青蟹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品質得到提升。2009年三門青蟹養殖面積達8.5萬畝,養殖產量占全國產量的十分之一,年產銷商品蟹1.12萬噸,產值達4.9億元。擁有省級鋸緣青蟹良種場1座,立項在建國家級青蟹原種場1座,大力實施養殖塘標準化工程建設,組織了16家單位實施養殖塘標準化改造項目,共投入資金4,530余萬元,面積21,502畝,擁有全國第一家青蟹專業銷售市場。當地主管部門不斷完善管理與服務網絡建設,建立了青蟹病防實驗室,加強產品和環境監測;制定了三門青蟹品牌管理辦法,規范了證明商標使用方式,統一品牌包裝;青蟹行業協會也充分發揮作用,簽訂協會行業自律公約、成立市場督導員,控制商標發放,加強抽查,進口把好品質關,出口把好假冒關。同時以科技創新促進青蟹產業增收增效,培育開發了軟殼青蟹等經濟效益更高的新品種,發展了即食青蟹等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
在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方面,三門縣將全縣列入監管對象的養殖企業、合作社都建立了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推廣先進養殖模式,提倡使用配合飼料、微生物制劑,嚴禁使用違禁藥物,嚴格執行休藥期規定,建立養殖日志;強化監管力度,加強水產品監測,積極配合農業部、省市海洋與漁業部門開展水產品質量抽檢和專項整治工作;積極開展無公害雙認證工作,以青蟹為主的13個產品獲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7個產品通過有機認證,4家養殖基地青蟹產品獲有機、綠色食品認定,21家青蟹養殖基地獲省級無公害水產品基地認證,養殖面積達4.3萬畝;積極推行青蟹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和產品可追溯制度,建立三門青蟹質量保證體系。
此外,三門縣還通過成功舉辦三屆中國青蟹節,以及一系列集中展示青蟹文化、漁村文化和漁食文化的活動,不僅打響了“三門青蟹”品牌,提高了三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了海洋產業和海洋文化的發展。青蟹產業的崛起還帶動了餐飲、休閑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城鄉協調快速穩定發展。近幾年來,隨著青蟹產業的發展,全縣財政總收入從1997年的0.67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11.6億元。1997年至2009年,漁民人均純收入從 1,900元增長到10,930元,年均增幅39.6%。專家組認為,其“中國青蟹之鄉“的稱號可謂實至名歸。
文/中國水產流加協會,李的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