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江西省余干縣瑞洪特種水產養殖基地黨支部積極對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國家戰略,以“三培兩帶兩服務”為載體,大力加強產業黨建工作,積極探索湖區科學發展新機制,確保學習實踐活動扎實有效。
產業支部鋪路。鎮黨委針對湖區生產受到氣候、水文等條件限制的問題,因地制宜,引導湖區黨員和群眾建立穩定增收的產業基地,按照“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的方法,對3000多畝的冬修廢田和旱澇不保收的低洼湖田進行改造,形成烏魚養殖基地2000余畝,黃鱔養殖基地1000余畝。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特色養殖基地的管理和服務,探索農村基層黨建和經濟發展的最佳結合點,鎮黨委成立了特種水產養殖基地黨支部,分行業設立養殖、銷售、營運等5個黨小組,使黨組織活動直接延伸到農村產業上。黨支部成立后,緊扣“圍繞產業抓黨建、抓好黨建興產業”的目標,根據水產養殖生產、經營的特點,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服務、促進、引導和監督”上,重點做到“五抓”,即抓政策宣傳,提高黨員群眾發展產業意識,引導產業健康運行;抓學習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增強致富本領;抓能人帶動,壯大產業規模,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抓人才培養,吸收優秀人才,為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激發黨組織活力;抓指導服務,圍繞推動產業發展,從技術指導、生產管理到市場銷售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為推進湖區產業化發展提供組織保證。
黨員示范帶路。養殖基地黨支部根據黨員從事水產養殖的特點,采取“電教進基地、科技進協會、信貸進農戶”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產業鏈上黨員的培育力度,著力提高黨員帶頭致富的能力。黨支部先后把26名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5名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3名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村組干部。在此基礎上,積極推行黨員幫扶承諾制,設立幫帶示范崗,劃分幫帶責任區,為群眾提供技術咨詢、市場信息、資金扶助等服務,做到優良品種推介到戶、實用技術傳授到戶、餌料采購到戶、銷售信息發布到戶等,讓黨員養殖能手真正下到田間地頭,與群眾面對面交流,手把手地指導,切實把科技知識送到農戶心頭。為發揮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黨支部組織黨員開展“比技術,看誰種養效益高;比規模,看誰帶動能力強;比奉獻,看誰扶助人員多”為主題的“三比三看”競賽活動,促使養殖基地的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黨員先后幫助貧困戶發展經營項目350多個,定期向農戶傳授養殖管理技術750多次,為群眾提供信息和技術指導1520多次,解決資金1260多萬,解決各類問題450多個。
群眾致富上路。為切實發揮產業黨建的示范效益,使特色養殖基地真正成為群眾致富的“搖錢樹”,黨支部按照 “一幫十帶”的工作部署,由1名產業標兵幫扶2名黨員發展產業,每名黨員帶動3戶群眾勤勞致富,構建 “一人幫、帶十戶”的黨群致富共同體35個,把黨的組織優勢融入產業優勢,實行定人員、定目標、定措施、定期限的幫扶責任制,對幫扶對象在資金、技術、信息上給予大力支持,提高黨員群眾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引領群眾走共同致富的路子,形成“一戶帶十戶,十戶帶一組;一組帶一片,一片興一業”的工作格局。通過“基地+支部+農戶”的經營模式,打破原有的粗放型經營模式,使農戶走上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之路。目前,特色養殖基地農戶達460多戶, 每戶年純收入達到5萬元,基地年產值達到 1.2億元。通過加強產業黨建工作,促使鄱陽湖區域產業得到持續發展,既保護“一湖清水”,又帶動一方農民增收致富,成為“一村一品”的成功范例,呈現出“鄱陽湖畔黨旗紅、產業鏈上碩果豐”的喜人景象,特種水產養殖基地榮獲省市“三培兩帶”示范基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