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市統計局8日公布消息:2009年我市水產品總產量123.78萬噸,比上年下降1.4%。但舟山市民普遍感覺市場上本地漁場生產的帶魚、梭子蟹量減價增。另有媒體報道,由于本地貨源少而貴,舟山一水產企業一口氣向韓國進口322噸梭子蟹。
市統計局說,去年我市漁業減產,主要原因是遠洋漁業不景氣。遠洋漁業產量10.42萬噸,下降38.2%,這是近10年最差的一年。由于魚發不好,捕撈設施相對陳舊等因素,西南大西洋、北太魷釣生產減產明顯,全年遠洋魷魚產量9.91萬噸,下降39.6%。
國內捕撈生產看起來還可以:去年我市全年總產量997738噸,比上年增加3.5%。其中帶魚14.15萬噸、鯧魚2.79萬噸、蝦類21.51萬噸和蟹類7.85萬噸,產量分別增長7.0%、14.9%、8.6%和9.4%;下降的品種主要有頭足類(墨魚、魷魚、章魚)11.79萬噸、青占魚12.12萬噸,分別下降了37.1%和8.8%。
帶魚、蟹類還是增產,為何舟山市民普遍感覺好吃的魚蟹少了呢?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公布的2009年國內捕撈生產簡況中發現,原因在于蟹類產量中大都為沙蟹,而增產的帶魚主要來自溫臺漁場和閩東漁場。因此,本地漁場生產的“小眼睛帶魚”、梭子蟹其實還是減產。
市海洋與漁業局說,因帶魚資源下降,去年舟山多數雙拖漁船產量和效益都不如去年。因近兩年小黃魚魚發不佳,我市北片的雙拖漁船也大都改往南漁場捕帶魚,最南至閩東漁場。上月,多數雙拖漁船還在溫臺漁場和閩東漁場生產,漁獲物以帶魚為主。
去年我市梭子蟹減產明顯,與資源持續衰退有很大關系。統計顯示,舟山蟹籠作業去年年平均單位產值約140萬元,生產好的單位產值高達380萬元,效益相差很大。市海洋與漁業局說,由于近幾年來梭子蟹魚發差、個體小,許多蟹籠漁船都轉捕沙蟹和頭足類,獲得了較好的效益,而死守捕梭子蟹的漁船效益就差。
臺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分析材料稱,由于梭子蟹個體變小,形不成捕撈產量,臺州大部分蟹籠作業漁船去年處于虧本狀態。臨海傳統優勢作業梭子蟹漁船虧損面達70%,盈利的只有10%。臺州市去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134.05萬噸,同比減少3.37%。從漁獲物分析,經濟魚類漁獲物大幅下降。雜魚產量達14.6萬噸,占海洋捕撈魚類比重23.4%,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經濟魚類的幼體。
寧波媒體近日報道,舟山一水產企業向韓國進口梭子蟹原料,一進就是14個集裝箱,總量達322噸。這是全國最大梭子蟹出口基地——舟山頭一回碰到的事情。報道說,嵊泗人老板葉總做了18年的梭子蟹生意,稱舟山梭子蟹的數量從來沒有像2009年那么少過。于是葉總想辦法從韓國進口梭子蟹原料。“以往舟山梭子蟹都是出口的,這是舟山第一次向韓國進口,而我是舟山第一家,連商檢的標準都是按照這次定的。”葉總慶幸,這次向韓國進口的螃蟹,讓他度過了“一蟹難求”的困境。
寧波媒體報道,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漁業資源高級工程師周永東說,“全球極端氣候、因為水災導致的長江徑流大、黃海冷水團勢力強,我們認為主要是這三個原因導致2009年梭子蟹數量少、規格小。”周永東說。另外,他認為捕撈過量,也是2009年梭子蟹減產的原因之一。
去年我市漁業也有亮點。一是下半年國內捕撈生產逐漸好轉。上半年漁業生產情況較差,水產品產量下降21.7%,漁業形勢較為嚴峻,除了氣候條件和海況不好的影響外,休漁期的提前和休漁作業的增多也是主要原因。伏休結束開捕后,未受臺風影響,國內捕撈生產逐漸好轉,全年水產品產量下降幅度逐漸縮小。
二是拖蝦作業最近幾年生產連續下滑,2009年止跌回升,總產量和單位產量分別增加8.8%和9.9%。由于產量連年下滑,漁民自發開辟了北方漁場,遠至連青石漁場,獲得了較好的效益。市海洋與漁業局說,如果2009年蝦價沒有下降,效益會更好。
最新的信息顯示,今年1月份雖有大風影響,但我市國內海洋捕撈生產還是獲得了總產量68565噸、總產值42752萬元的好收成,各項生產指標均比去年上半年的每一個月份好,這是2010年開始的好兆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