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小紫菜大產業
在江蘇省啟東市沿海特別是呂四漁港,提起紫菜兩字,總會引發無數人的關注?此撇⒉黄鹧鄣囊环N水產品,紫菜卻有別樣“味道”在人們心頭。其對當地經濟社會的貢獻額也非其它某種水產品所能替代。
啟東東黃海紫菜專業合作社是該市最大且唯一的紫菜產銷民間組織,該合作社提供的數據表明,2009年度,全市44家紫菜初加工企業共計加工紫菜12.5萬箱,占國內總產量的八分之一;這些紫菜經10家專業企業精深加工后,絕大部分出口東南亞及歐盟國家,創匯總額達7000多萬美元,均為歷史新高。在這同時,呂四周邊地區由紫菜加工出口業帶動的養殖基地有14000多畝,其產業鏈吸納的就業人員目前已達8000人。
小小啟東紫菜,何以如此神奇?皆因南通沿海為國內外最著名的條斑紫菜出產地,而南通的如東、啟東既是集中產銷地,又因菜質鮮嫩而聞名于世。由此,在海外水產品市場,原產于南通沿海的優質成品條斑紫菜,已成為了啟東等主產區的一張張亮麗明片。
缺“菜地”少后勁
紫菜海外市場吃香,產銷效益相當可觀。但好事之下也有頗多煩惱。早在數年前,紫菜產業紅火背景下,啟東沿海灘涂的紫菜可養殖面積就已達極限。而最近二三年里,當地因圍墾等因素受到擠壓的紫菜種植面積每年都有數百上千畝。更是對如日中天的紫菜產業構成了釜底抽薪式的潛在威脅。在本地鮮紫菜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一些企業迫于生計,開始長途跋涉前往如東、鹽城沿海收購鮮菜,占紫菜加工用原料的比例已達四分之一。
紫菜加工,菜源為本。東黃海紫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金富不無擔憂地告訴筆者,紫菜面積逐年減少,必然會使部分加工企業“無米下鍋”,更談不上良性和可持續發展。在這同時,紫菜養殖面積縮減后,相對分散的養殖區域更容易因灘涂水體污染、養殖密度過大、氣溫異常變化等因素,出現紫菜產量上的起伏不定和質量上的良莠差異,而一旦發生紫菜大面積病害或者歉收,那對整個啟東紫菜產業的影響,就不僅僅只是一個“錢”的問題了。
養殖新路在何方
“要使啟東紫菜業保持輝煌,唯有跳出養殖模式上的老框框,開創外沙及淺海養殖的新路子。”市人大代表,呂四港鎮海漁村黨支部書記顧衛明的觀點在當地沿海漁民中有著很大的代表性。
在面積廣大的灘涂外側沙灘及淺海進行紫菜養殖,在啟東沿海尚未有先例。但在浙江、福建沿海,這一養殖模式已較為廣泛地運用。只是,在顯現其產量高、品質好,少受近海岸污染及面積制約等優勢的同時,亦存在一次投入資金過大,采摘、運輸和日常管理成本增高,紫菜生長易受風、浪、潮等自然災害沖擊等風險。顯然,開展外沙及淺海紫菜養殖,僅靠一家一戶的有限能力難以推開。為此,曾有過30多年管海用海經驗的王金富說:“當務之急需要政府和企業先行試驗,取得成效后作全面推廣。在這方面,時不待我,這步路走好了,啟東紫菜的春天就在眼前!
不知黃金富的觀點是否言重了些,但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已無情地放在人們眼前,在啟東乃至整個江蘇沿海,拯救紫菜,絕不僅僅只是養殖漁民和加工企業主們的事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