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黃魚終于要進軍溫州市場了,銷路不再是難題了。”昨日,浙江省瑞安市北麂深海網箱黃魚養殖負責人之一陳和興樂呵呵地說,往年是有黃魚但沒銷路,甚至有時低價賣出以減少囤積量,但現在這個問題已不再是問題。據了解,陳和興和他的同伴楊卓林的深海網箱黃魚養殖規模目前為全市最大。
三次受挫 終于收成穩定
“直到2008年才真正有收成,前幾年投入的魚苗幾乎可以說是‘全軍覆沒’。”楊卓林介紹,他從2001年就開始深水養殖,由于魚種深水養殖周期基本上是兩年,考慮到當時石斑魚、金雕、美國紅魚的市場價格比較高,就算投入成本多點也會有利可圖,于是在政府的補助下另外投資了近100萬元引進這些魚苗和設備,沒想到當年就遭遇臺風,除了設備不受影響,其他的經濟損失幾十萬元。楊卓林等人沒有灰心,繼續引入魚苗,可在2004年就要有收成的時候,又遭遇了臺風,這次幾乎所有的魚苗都死在了網箱里,經濟損失又是幾十萬元。楊卓林等人重拾信心,繼續奔走于市場,最后發現黃魚養殖值得投資,因為北麂海島海水深、鹽分高、環境好,加上養殖的黃魚飼料以小魚和小蝦為主,肉質特別鮮美。2004年年底,楊卓林等人出資30萬元,引進了6萬尾魚苗。可是,當年又一場臺風幾乎毀了楊卓林等人的全部家當。
“2005年,我們打算背水一戰。”楊卓林說,當時覺得就這樣放棄了有些不甘心,畢竟花了那么多年的心血,加上一直有政府的支持,如果將幾十萬元的設備轉手,就相當于賣廢品值不了幾個錢。‘功夫不負有心人’,2007年,楊卓林終于避開天災,雖然只有4噸的收成,但也夠回本了。據介紹,2008年的收成是10噸,楊卓林等人趁熱打鐵,又增加魚苗七八萬尾,這時的魚苗平均重量是6兩,在半年時間內就收成了。2009年的產量又增至15噸,每公斤凈賺10元。
交易增加 銷路難題解決
“以前每個月交易量平均不到500公斤,現在是翻了幾番。可以說,現在一個月的交易量已經超過了過去一整年的交易量。”陳和興說,往年雖然黃魚收成越來越穩定,但是銷路難一直困擾他們,由于沒有打開市場,平常只能將黃魚賣給市區的幾個菜場、酒店和一些散戶,而且都要自己親自運送,通過交通船從北麂海島將這些黃魚運送到市區需要3個小時,每次下來都需要一筆不菲的路費。
據了解,在政府的幫助下,我市花園大酒店今年開始成了陳和興的直接客戶。該酒店采購部工作人員說,能夠和黃魚養殖商直接掛鉤,一方面可以省去中間費用,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黃魚也更新鮮。
今年年初,通過熟人介紹,該養殖場又與溫州的一位大客戶簽訂合同,只要養殖場把鮮活的黃魚送到洞頭就可以交易,由大客戶自己解決運輸問題,交易量也大,從2010年1月上旬開始到2月下旬,已銷售5000多公斤黃魚,銷售額達50多萬元,基本解決該養殖場黃魚銷售問題。同時,陳和興和楊卓林的黃魚還有了自己的商標“北麂島”牌。銷路打開,交通方便,路費減少,終于可以一心一意搞養殖了。”陳和興笑著說,“這是北麂海島深海網箱黃魚養殖首次進軍溫州市場,帶來的商機應該是很大的。”
目前,該養殖場的網箱已經從剛開始的3個增至26個,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陳和興等人還決定繼續引入五六萬尾魚苗。對于將來的市場,陳和興笑言:“不怕沒銷路,就怕沒產量。”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