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有機’就是商機!”日前,南城益仙養殖有限公司生產的“洪門醉仙湖”牌鱖魚、鳙魚等11個水產品通過國家農業部有機產品認證,公司總經理鄧火平逢人就樂哈哈地說。近年來,該縣依托洪門水庫、廖坊水庫等水體的生態優勢,在水產品養殖中堅持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目前,該縣水產品養殖面積達10.5萬畝,年創產值3億元以上。
南城水產品養殖先天條件優越。其一,水域資源豐富。境內池塘、水庫、河流星羅棋布,水域總面積達13.8萬畝,盱江、洪門水庫、廖坊水庫等更是水產品養殖難得的“聚寶盆”。其二,魚類資源豐富。全縣經初步查明的魚類有15類81種。主要有青、草、鰱、鳙、鯉、鯽、鳊、鲴。其三,水文氣候條件適宜。境內四季分明,氣候溫暖,適宜魚類生長的季節每年有六個月以上;雨量充沛,水中餌料生物豐富,為水產養殖創造了良好的生態條件。
這些年南城綠色、生態水產品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雖有“天成”的一面,不過主要還是靠“人謀”。首先,政府高度重視。不久前,縣政府制訂并下發了《南城縣關于做強鱖魚產業加快水產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加強對水產品養殖業的領導,明確水產品養殖業發展目標與主攻產品,每年還從財政預算內安排不少于100萬元的農業產業化資金扶持水產品養殖業發展,精心培育品牌,發展龍頭企業,創建流通大市場。其次,資金大量投入。近些年,該縣引進近2億元資金,對洪門、廖坊兩大水庫進行開發,使映虹水產、益仙養殖等一批民營企業異軍突起。同時,該縣投入1500多萬元資金,用于水域水質修復、苗種良種繁育、漁業病害預防、無公害基地改造,建立規范化的健康養殖區域和無公害養殖基地9個,面積占全縣水產品養殖水面的一半以上。
注重新品種的引進,是南城為推進綠色、生態水產品養殖業發展下的一步好棋。該縣在大力發展青、鯉、鳙、鰱四大家魚生產的同時,不斷加大對特色水產品的推廣和扶持力度,引進了鱖魚、池蝶蚌、莫桑比克羅非魚、日本白鯽、散鱗鏡鯉等10余個新品種。為加快外來品種本地化進程,該縣還不斷完善繁育體系,先后辦起了魚種場20多家、魚苗孵化點6家,年生產各類魚苗5000萬尾以上。此外,技術創新在推進該縣綠色、生態水產品養殖業發展上也功不可沒。通過多年的養殖實踐,該縣廣大養殖戶摸索出池塘及水庫養殖的各種高產、優質養殖模式,并先后在養殖示范區推廣網箱密殖、池沼公魚增殖等先進技術10多項。
據了解,這次如此多的水產品成功通過國家農業部有機產品認證,不僅標志著南城“洪門醉仙湖”水產品品牌的強勢崛起,大大提升了該縣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將有效促進該縣農、林、果、禽、畜等領域進一步轉變生產方式,從單純數量主導型躍入質量主導型,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