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金融海嘯雖在退潮,“受災”的企業卻還沒有緩過氣來。
華山水產雖然在這場浩劫中盡力拼搏,出口不降反升,但對于一油獨大的潛江經濟在這次海嘯中遭到的釜底抽薪式的打擊,華山的力量太小,董事長漆雕良仁腦海中總有一種劫后余生的感覺。
如果華山水產沒能及時進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在廢蝦殼這個全新的領域異軍突起,從蝦殼中提取甲殼素、蝦青素、氨鹽、殼聚糖、殼寡糖等產品,變廢為寶,變單一經濟為復合經濟,實現經濟正增長,單憑原來的蝦仁魚片等產品的出口,他們如何能抵擋得了這次風暴的沖擊?更何況,歐美等“受災”嚴重的國家在不斷對我國出口商品發難。
潛江經濟要轉型,變一油獨大為多企并大,華山水產的轉型無疑是一個成功范例。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當在市場細分和新興領域創新出路,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做大做強,才能更好地延長壽命。可以預見,隨著華山水產對上下游產品的不斷開發和利用,必將對潛江乃至湖北經濟形成有力的支撐。
金融海嘯讓潛江經濟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創。坐落在潛江市熊口鎮的華山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卻在海嘯中閑庭信步:去年,公司出口量首次突破4000噸,銷售收入4.2億元,創匯2100萬美元。
他們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危機未臨,先知先覺,及時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贏得發展主動權。”11日,董事長漆雕良仁在甲殼素二期建設項目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轉型發展 變危機為契機
華山水產是一家加工出口蝦、淡水魚等水產品的外向型民營企業。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公司一直靠出口水產品營生。在外闖蕩多年的漆雕良仁將潛江小龍蝦變成了出口創匯的優良品牌,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產能加大,麻煩也隨之而來。由于小龍蝦個大肉少,每只可采肉只占體重的18%,廢棄物多達82%。每天加工十幾噸活蝦,要生成上十噸垃圾,不及時掩埋就奇臭無比,嚴重污染環境。老百姓怨聲載道,漆雕良仁憂心如焚。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蝦殼危機是不是也倚存著發展契機呢?漆雕良仁嘗試用濃酸或濃堿處理蝦殼,但成本高不可支。2004年,企業一改過去傳統化學辦法處理蝦殼,用生物酶活性處理的辦法提取蝦殼中的蛋白質和蝦青素,成本大幅降低。過去處理一噸蝦殼要用7塊錢的水,改進后水成本不到原來的十四分之一,提取的蛋白質和蝦青素還變成高利潤產品,每噸廢棄蝦殼增值1500元。漆雕良仁決定借此實施脫胎換骨式的革命:在兼顧傳統出口營生的同時,大力向研發生產小龍蝦下游產品轉型。
14日,正要啟程赴美國考察市場的漆雕良仁告訴記者:“一開始我們對蝦殼沒想那么多,只想讓它不臭就行。后來發現這個玩意不得了,下游產品研發空間相當大。我們公司現在才開發了10來種,未來的市場不可限量。我保守地預估了一個數字,年產值220億元。”
聯合高校 尋找技術支撐
轉型的方向找到了,漆雕良仁開始尋找技術支撐。2007年,市里請省政府和武漢市政府參事,到華山水產調研。
漆雕向參事們描述公司遠景,也表示需要技術支持。參事們告訴他,武漢大學在小龍蝦甲殼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此前,中國甲殼素首席科學家杜予民等7名專家教授在潛江一帶做調研得出結論:蝦殼廢棄物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甲殼素、蛋白質和碳酸鈣。其衍生物在食品、化工、醫藥、環保等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一旦對廢棄的蝦頭、蝦殼形成產業化、規模化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其衍生的高附加值產品很多種,轉化直接效益增值將超過千億元。7名專家聯名上書省委書記羅清泉,羅書記作出“支持武大與潛江合作,把甲殼素產業做大做強”的指示。
2007年,華山水產公司以武大等單位為依托成立甲殼素工程技術中心,按年銷售收入的5%到10%撥給中心研發經費。華山水產與武大還共建博士工作站,加強技術指導。2009年4月,第一期甲殼素深加工項目建成投產,成為全國第一家生產甲殼素的企業,產品全部出口。
為搶抓機遇,2009年11月,華山決定上二期項目,投資4.15億元,占地300畝,新建氨鹽、殼聚糖、殼寡糖等甲殼素衍生物生產車間、保健品GMP生產車間、研發中心、輔助設施等,使年處理廢棄蝦殼與蝦魚加工能力達到10萬噸。項目建成后,可解決湖北60%的廢棄蝦殼問題,年生產蝦仁3400噸、魚片6000噸,甲殼素4000噸,氨基葡萄糖鹽酸鹽、N-乙酰-D-氨基葡萄糖、殼聚糖、高密度殼聚糖、殼寡糖、蛋白質、蝦青素等高附加值產品3500噸,銷售收入突破20億元,可新增就業崗位1500個,帶動10萬蝦稻連作農戶。
服務三農 穩定原材料市場
漆雕良仁樸實真誠,低調坦然。他的心里只想著事業和養殖戶利益:“我們以服務三農為宗旨。目標是2011年新增銷售收入20億元,實現利稅6億元,農民每畝收入增加上千元。我們的企業主要做兩件事,一是改良蝦種,讓養殖戶提高畝產,增加收入;二是開發下游產品,為國家創收。”
2004年以來,潛江首創“蝦稻連作”模式,助推小龍蝦產業升溫。2006年,省政府將蝦稻連作模式寫進一號文件,在全省推廣。短短兩年,全省蝦稻連作面積突破200萬畝。“解決龍蝦養殖問題后,必須擴大銷路,提升品質。銷路得不到保證,養殖市場就不穩定。說到底,我們的產業是農民的產業。”
為此,漆雕良仁走了幾步好棋:創品牌,促市場,推出“良仁”牌小龍蝦;抓養殖,保產量,發明“羅氏沼蝦集約化養殖技術研究”;抓質量,掙口碑。華山獲得國家自營出口資格,并獲得美國FDA和歐盟EEC兩項衛生強制標準注冊和歐美市場直銷通行證,產品免檢,通關時間從一、兩個月縮短到3天,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競爭力。
此外,漆雕良仁還增加出口品種,幫養殖戶發展多種養殖和混合養殖,增加收益。
強化實力 加強團隊建設
漆雕良仁對行業存在的問題直言不諱:“這個行業年輕,問題還很多。龍頭企業與養殖戶對接不夠,產品的深加工不夠。歐洲可把小龍蝦生產成罐頭,我們還不能。另外,下游產品的開發也有相當空間。目前以蝦殼為原材料的產品可達100多種,我們開發出來的只有10來種。”
漆雕良仁說:“我們一直在抓硬件設施、質量體系認證和員工素質,有一些心得。但我們在社會責任評估方面還要努力。在西方國家,對社會責任的評估是非常重要的。”
據聞,公司已具備通曉英語、俄語、法語、日語的人才,為更好地服務全球用戶打下堅實基礎。“這是個強調社會公信力的社會。社會公信度是公司生命力的保證,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產品質量、員工素質和服務能力更是社會公信力的保證。”漆雕良仁很清楚練內功的重要性。談到公司未來,他說:“社會在進步,市場在進步,發展轉型是必然的。我們上了二期工程,以后還要上三期、四期、五期。2011年我們發展了,就準備上市。”一個世界甲殼素之都正在這里悄現雛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