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的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溫暖的春風中工作人員正忙著為剛剛從冬眠中蘇醒過來的揚子鱷“搬家”。
約8000只休整了一個漫長冬季的揚子鱷從暖房中被放歸到室外養殖池,在明媚的陽光中享受逐漸轉暖的大自然。
記者在揚子鱷繁殖研究中心看到,工作人員正從暖房中,把2007年和2009年的出生的幼鱷一條條地放進室外養殖池中。
繁殖研究中心技術科科長蔣宣清介紹,因為揚子鱷是冷血動物,自然越冬方式是在地上打洞穴冬眠,但由于保護區鱷魚數量太多,只能養育在暖房中。每年研究中心要給揚子鱷搬家兩次,一般春季放歸養殖池的時間在3月20日以后;它們將在溫暖的天氣中一直在室外生活到11月底,冬季來臨時會再次搬回暖房。
蔣宣清說,3月“搬家”的揚子鱷是第一批,還有約2000條2009年才出生的幼鱷要到5月氣溫較高時才能搬出室外,它們不會覓食,必須在恒溫30℃以上的溫室里接受精細喂養,還要吃黑魚肉、雞肉或牛肉攪拌成的肉泥;而已經放歸室外的幼鱷,已經可以自己吃4到6公分的小魚了。
中國特有的揚子鱷與美洲密西西比河鱷為目前世界上僅存的兩種淡水鱷,數量極其稀少,被中國列為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它也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征。所以揚子鱷被稱為“活化石”。
多年來,揚子鱷的生存環境惡化,分布范圍縮減到江西、安徽和浙江三省交界的狹小地區。
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區,經過30年的人工繁育,目前這里人工圈養的揚子鱷已達一萬多條,初步解除了該種瀕臨滅絕的危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