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步昌灘下好水產,十里魚塘連成片,魚鱉混養是特點,生態養殖無污染。”地處黃河岸邊的大荔縣步昌鄉養魚戶嘗試在魚塘邊上養豬、生蛆養鱉、沼氣照明、沼液養魚,取得良好效益。
3月24日下午,步昌鄉步二村的張福盈告訴記者,去年3月份,他在自家的10畝魚塘邊建起了存欄140頭的標準化生豬圈舍,建起了沼氣池,開始嘗試“豬+魚”的生態養殖模式。老張告訴記者,這種養殖模式好處很多,做飯和豬舍照明加溫用沼氣,豬糞產生的蛆蟲為養鱉提供了充足飼料,沼氣池抽出的沼液養魚,不僅可以為魚塘殺菌,而且不用再給魚塘上尿素、二胺等化肥。由于無公害無污染,他去年養的草魚一上市就賣上了每斤6.5元的好價錢。
老張說,光殺菌藥品和化肥投資去年就節省了6000多元,用蛆蟲養鱉還省下了飼料錢,再加上沼氣為豬舍照明、加溫和節省的煤氣費用,這種生態養殖模式去年至少為他省下了1萬多元養殖成本。
老張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下半年生豬市場行情不好,但3批出欄400多頭生豬平均每頭利潤也在100多元,養魚收入4萬多。加上目前已長到半斤多的1400多尾鱉苗,按市價每斤20元計算,養鱉現在也掙下了14000多元。“豬+魚”的生態養殖模式讓老張的收入突破了10萬元,養殖效益大大提高。
據步昌鄉副書記閻金平介紹,老張的生態養殖引來了大荔縣黃河灘上不少漁民來取經。如今在張福盈的帶動下,僅步二村10多戶養魚戶已有3戶于今春開始嘗試這種生態養殖新模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