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連幾天,山東省沂源縣中莊鎮南莊村張召慶可忙壞了。
剛步入3月,張召慶試養的2000公斤泥鰍,以每公斤27元價格遠銷到韓國,短短的4個月1萬多的票子就進了腰包。就因為這,他的泥鰍“土專家”的美名也就越傳越遠了。
你看看,他還有個不忙?
這不,一大早,張召慶騎上自行車沖開雪霧,急匆匆趕到了張兆喜、張玉友合資開發的工地上,出謀劃策,幫助二人建魚池養泥鰍。忙完這里后,他又趕到自己擴建5畝養魚池的工地上指揮施工。
去年6月,張召慶投資3萬元,在用自家的豐產果園換來的0.4畝地上建起了大棚,從臨沂購來泥鰍苗,引進喂養技術,進行試養。為了盡快掌握養殖技術,他兩次自費跑到江蘇考察學習“養泥鰍有好幾種方法,一種露天養殖,另一種大棚內養殖。”張召慶介紹說,整個養殖過程以浮性餌料為主,養殖初期投喂部分干魚蟲子(浮游動物),春秋每天投喂3次,夏季每天投喂4次,每日投喂占魚體重的5%,餌料投喂要求馴化投喂,陰雨天少投或不投,每天要根據天氣、水溫、水質和泥鰍的活動情況決定投喂量,餌料粗蛋白為32%。
張召慶養殖的泥鰍,所有泥鰍全部出口韓國,銷路不用擔心。他說,泥鰍營養豐富,素有“水中人參”之稱,其味道鮮美,肉質細嫩,還有補中氣,祛濕邪的功效,符合現代人們的飲食要求,市場需求量很大,前景看好。
張召慶養泥鰍賺了錢,也吊起人們養泥鰍增收的胃口,本村的17戶村民傍上了他,拜他為師,學技術,也準備建大棚養泥鰍。時下,已有10多畝魚池動工興建。
問起張召慶今后的打算時,他信心百倍地說,今年將成立泥鰍養殖合作社,實行統一建棚、統一購魚苗、統一銷售、分散飼養的管理模式,讓養殖戶抱起團、連起心來,拓展銷售渠道,把泥鰍養殖業做大做強,成為“一村一品”的品牌特色產業,讓山溝溝里泥鰍源源不斷地“游”到韓國,叫更多的人發泥鰍財。
“再過幾天,俺就去請能源辦的林旭江主任來,給設計一下,在魚池旁建起豬舍、沼氣池,讓沼液進魚池,用魚池水澆果樹,產有機果,也嘗試一下‘畜—沼—魚’和‘畜—沼—果’帶來的好處。”張召慶的妻子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全盤抖出了自己的妙招。
看來,這兩口子已和泥鰍結下了不解之緣,非要傍上了“水中人參”———泥鰍不可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