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俺去年養殖黃鱔純收入200萬元,今年還要投入1000萬元,建10000只網箱養黃鱔,搞特色養殖賺錢來的真快!”4月初,霍邱縣周集鎮綠湖漁場“黃鱔王”周潤發日前底氣十足地告訴記者。
是啊!去年全縣養殖黃鱔1500畝,40000只網箱,單這一項收入達4000萬元,帶動全縣200多戶農民搞黃鱔養殖,增強了農民致富的信心。
一枝獨秀不是春。在養殖黃鱔的影響下,龍潭鎮龍潭村的谷士家、谷士全兄弟倆投入500萬元,新增200畝養甲魚;新店鎮螞蝦壩的付繼國承包300畝養黑魚,每畝純收入1萬元;王截流鄉老圩村王吉林從淮南引進熱帶魚種,投入400萬元,征地150畝,初見成效。日前,霍邱已發展黑魚、黃鱔、黃鯧魚、泥鰍、熱帶魚、甲魚六大特色養殖亮點,形成“兩區”“三路”“兩岸”養殖帶和30個標準化養殖小區。灃蝦、銀魚為國家有機良品,黑魚、河蟹、草魚、鰱魚為國家綠色產品,城西湖、城東湖成為安徽省安全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安徽省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該縣被評為全省漁業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全市漁業工作先進縣。
據霍邱縣水產局局長陳寶介紹:2009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26.5萬畝,同比增長2%,其中河蟹養殖面積2.8萬畝,龍蝦養殖面積8000畝,網箱養殖11000箱,攔網養殖5.8萬畝;魚苗繁殖5.5億尾,同比增長10%;名特優水產養殖面積16萬畝,同比增長14%;全年實現水產品總產量78000噸,同比增長11.4%;實現漁業產值7億元,同比增長16%。
作為全省水面面積第二的水產養殖大縣的霍邱縣,2009年以來,在名特優養殖品種上求突破,在規模養殖上求增長,在產品總量上求提高,在富民效益上求貢獻的思路,實現了“目標增長、難點化解、形象提升、產業發展”的工作目標。該縣結合漁業科技入戶,著力抓好漁業科技培訓工作。組織高級工程師職稱的技術人員對城西湖、臨淮崗等鄉鎮22個行政村開展了培訓;特別是在淮河職業學校舉辦的新型農民培訓班,集中參訓人數達160人,邀請安徽省水產首席專家祖國掌授課,現場交流、現場提問、現場解決問題,取得很好效果。全年共舉辦各類水產技術培訓班40余期,參訓人數達5000余人;同時多次組織全縣漁業科技人員和養殖大戶外出考察學習,通過培訓和考察學習,進一步加強了水產科技人員的科技普及推廣作用,也有力地提高了漁民的生產技術水平。
為強化漁政管理,2009年6月城東湖大水面收回后,縣政府發布“城東湖禁漁通告”;11月份,對城東湖大水面漁業環境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偷、毒、電、炸魚的違法行為,清理禁用漁具、“三無船舶”,凈化了水產品市場;同時,對全縣范圍內漁業生產船只進行認真清理登記,并嚴格審核,對符合領取燃油補貼對象的船民,按標準逐戶進行發放,確保不漏領和不冒領,全年共為420戶漁民發放了81.2萬元的柴油補貼。
發展現代高效漁業是該縣促進漁業增產增收的重要舉措。一是抓規模養殖。全縣建設了30個水產標準化養殖示范小區,形成規模帶動效應。黑魚養殖面積達到1000畝,產量突破2000噸;河蟹養殖面積28000畝,產量500噸;鱖魚養殖1500畝,產量150噸;龍蝦養殖15000畝,產量2500噸;黃鱔養殖11000箱,產量400噸;二是抓新品種引進。經過多次聯系,從淮南引進熱帶魚繁育、養殖項目,已在王截流鄉落戶,年培育越冬魚苗700萬尾;三是抓基礎建設投入。全縣精養魚塘改造5000畝,投入資金1100萬元;四是抓項目。利用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該縣申報了多個項目,并在網上發布10個招商項目。城東湖芡實、城西湖青蝦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項目已獲省農委批準公布,城西湖青蝦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被推薦為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已通過初步評審。五是建設3個示范區。建立了城東湖綠色水產品高效養殖示范區、城西湖無公害水產品養殖示范區、水門塘水產養殖場水產良種繁育示范區。通過示范帶動,共輻射了全縣3000多戶發展高效漁業養殖160000畝。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